春秋我為王_第88章 伊尹之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烏黑的豆腐花盛了滿滿一木碗,菜圃裡現成的蔥花和生薑切細,和著青鹽一起撒勻淨,點上幾滴壇中醃製的‘醢’,也就是無恤感覺口味太重,黑乎乎的肉醬。熱豆花的色彩頓時變得非常誘人,香氣撲鼻。

趙無恤對擠在釜邊張望的幾人說道:“此物名為豆花。”

但跟著木勺漸漸攪動,豆汁垂垂凝固,散成了一朵朵潔白的花朵,如雲如縷,還分著瓣兒,最後構成了鮮嫩綿滑的塊狀物。

那邊另有一個大鹽池,後代稱為“解池”,解池周遭數十裡,能夠日產“大夏之鹽”千斤。從三代起便有中原先民在那邊開采凝固的鹽礦,傳說虞舜就曾操琴歌頌解池上方吹過的南風道:“南風三薰兮,能夠解吾民之溫兮!南風之時兮,能夠阜吾民之財兮!”

倒是趙廣德曉有興趣地親身了局,瞧他調製滋味的架式,竟然另有模有樣,不比長年在庖廚烹調的薇和媛差。

至今取之不儘,用之不竭。

無恤和趙廣德這兩兄弟坐於席上,隔著案行了一禮後,用商匕勺起豆花遞入口中,不約而同地閉上了眼睛。

求保藏,求保舉……

晉國卻不缺鹽,以是在齊桓之世,唯獨晉獻公膽敢不給小白麪子,不去插手齊之會盟。因為不但太行、中條等山中有岩鹽,在新絳南邊百裡以外,有一大縣名為安邑,又稱郇(xun)瑕氏之地,是大夏之墟。

作為高深廚藝的司庖,易牙深知選料的首要,並且國君多麼高貴,如何能食用死囚、布衣之肉?因而他就狠了狠心,挑選了本身那剛出世幾個月,粉嫩非常的兒子。

“堂兄方纔在鄉寺外對弟言誌,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想與趙氏、晉國之民同樂;弟鄙人,冇有那麼大的大誌,但卻也是有誌向的!”

院子裡的四人在無恤批示下,往陶釜裡漸漸插手鹽鹵水,用木勺攪動。

易牙是齊桓公小白之司庖,也就是廚師,他擅善於調味,製作美食,以是很得齊桓公的愛好。人間傳聞“易牙之調味也,酸則沃之以水,淡則加上以成,水火相變易,故膳無鹹淡之失也”。

現現在,齊國下卿陳氏節製了新征服的東萊海岱之地,專斷魚鹽之利,操縱憑藉於他們家的商賈,營銷諸夏各國。以是才氣積儲起財產和力量,拉攏國人之心,終究完成代齊的奇蹟。

“堂兄該當曉得,殷宰伊尹最後為有莘氏媵臣,為一庖廚,職位卑賤,卻善割烹之術。他負鼎俎前去殷商,以滋味說湯,因而成湯命其為宰,使大邑商致於霸道!”

……

以是,在無恤看來,六卿之戰,不但僅是政治、交際和軍事之戰,也是一場經濟戰!

安邑縣目前節製在魏氏手裡,以是,魏氏也就專斷了晉國鹽利,運鹽的車輛來往於新絳和安邑之間,終歲不斷於道。

趙無恤接過侍女薇遞過來的絹巾擦了擦嘴,正襟端坐,當真地聽著趙廣德的報告。

“大善!”這回,小瘦子用上了兩個字加以評價,這豆腐花滋味鮮嫩非常,入口即化。加上肉醢的厚重,蔥葉的暗香,薑絲的辛辣,遠比平常用菽豆製作的各種食品強無數倍,幾近能與人間甘旨魚膾相媲美。

安邑鹽池產出的鹽,按照質量和光彩的分歧,又能夠分為數等,上等的青鹽、白鹽製成專門的形狀,如虎形,供應諸侯卿士大夫食用。國人、野人則普通隻能吃到劣等的鹽,也就是含雜質較多的苦鹵。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