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於道,當願眾生:能行佛道,向無餘法。
若見王子,當願眾生:從法化生,而為佛子。
見疾病人,當願眾生:知身空寂,離乖諍法。
眾生利誘稟邪教,住於惡見受眾苦,為其便利說妙法,悉令得解實在諦。
如有所施,當願眾生:統統能捨,心無愛著。
若受味時,當願眾生:得佛上味,甘露滿足。
或以根力正道門,或以聲聞擺脫門,或以獨覺清淨門,或以大乘安閒門。
見能捨人,當願眾生:永得舍離,三惡道苦。
著瓔珞時,當願眾生:舍諸偽飾,到實在處。
若身充遍如虛空,安住不動滿十方,則彼所行無與等,諸天世人莫能知。
涉路而去,當願眾生:履淨法界,心無停滯。
見端方人,當願眾生:於佛菩薩,常生淨信。
若見眾會,當願眾生:說甚深法,統統和合。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紹隆佛種,發無上意。
見報仇人,當願眾生:於佛菩薩,能知恩德。
統統神仙殊勝行,人天等類同信奉,如是難行苦行法,菩薩隨應悉能作。
若常信奉於諸佛,則能持戒修學處;若常持戒修學處,則能具足諸功德。
盛暑炎毒,當願眾生:舍離眾惱,統統皆儘。
若著上衣,當願眾生:得勝善根,至法此岸。
信為功德不壞種,信能發展菩提樹,信能增益最勝智,信能示現統統佛。
眾生苦樂利衰等,統統人間所作法,悉能應現同其事,以此普度諸眾生。
若得十地十安閒,修行諸度勝擺脫,則獲灌頂大神通,住於最勝諸三昧。
讚佛相好,當願眾生:成績佛身,證無相法。
隨諸眾抱病分歧,悉以法藥而對治;隨諸眾生心所樂,悉以便利而滿足;
或複有成或有壞,或有正住或傍住,或如郊野熱時焰,或如天上因陀網。
修行於定,當願眾生:以定伏心,究竟無餘。
或現蹲踞或翹足,或臥草棘及灰上,或複臥杵求出離,而於彼眾作師首。
若能如法扶養佛,則能唸佛心不動;若能唸佛心不動,則常睹見無量佛。
見無樂著,當願眾生:有為事中,心無所樂。
或作外道削髮人,或在山林自發憤,或露形體無衣服,而於彼眾作師長。
讚佛功德,當願眾生:眾德悉具,稱歎無儘。
菩薩示行十種行,亦行統統大人法,諸仙行等悉無餘,為欲好處眾生故。
若見天下始建立,眾生未有資身具,是時菩薩為工匠,為之示現各種業。
若能知法永不滅,則得辯才無停滯;若得辯才無停滯,則能開演無邊法。
若入堂宇,當願眾生:升無上堂,安住不動。
見棘刺樹,當願眾生:疾得翦除,三毒之刺。
若常睹見無量佛,則見如來體常住;若見如來體常住,則能知法永不滅。
菩薩勤修大悲行,願度統統無不果,見聞聽受若扶養,靡不皆令獲安樂。
若在厄難,當願眾生:隨便安閒,所行無礙。
十方統統勝妙華,塗香末香無價寶,如是皆從手中出,扶養道樹諸最勝。
“善哉仁者應聆聽,彼諸功德不成量,我今隨力說少分,如同大海一滴水。
詣大小師,當願眾生:巧事師長,習積德法。
或受五熱隨日轉,或持牛狗及鹿戒,或著壞衣奉事火,為化是等作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