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
或作外道削髮人,或在山林自發憤,或露形體無衣服,而於彼眾作師長。
統統人間眾苦患,深廣無涯如大海,與彼同事悉能忍,令其好處得安樂。
見無樂著,當願眾生:有為事中,心無所樂。
正削髮時,當願眾生:同佛削髮,救護統統。
若見父老,當願眾生:善能明斷,不可愛法。
若得十地十安閒,修行諸度勝擺脫,則獲灌頂大神通,住於最勝諸三昧。
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癡,蠲除罪法。
菩薩勤修大悲行,願度統統無不果,見聞聽受若扶養,靡不皆令獲安樂。
迦陵頻伽美好音,俱枳羅等妙音聲,各種梵音皆具足,隨其心樂為說法。
若知統統眾生行,則能成績諸群生;若能成績諸群生,則得善攝眾生智。
見嚴飾人,當願眾生:三十二相,覺得嚴好。
下足住時,當願眾生:心得擺脫,安住不動。
若入堂宇,當願眾生:升無上堂,安住不動。
正身端坐,當願眾生:坐菩提座,心無所著。
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護養統統。
“我今已為諸菩薩,說佛往修清淨行,仁亦當於此會中,演暢修行勝功德。”
若常信奉於諸佛,則能興集大扶養;若能興集大扶養,彼人信佛不思議。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統統諸善法,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槃無上道。
或有貪慾瞋恚癡,煩惱烈火常熾然,菩薩為現老病死,令彼眾生悉調伏。
若著上衣,當願眾生:得勝善根,至法此岸。
家是貪愛捆紮所,欲使眾生悉免離,故示削髮得擺脫,於諸欲樂無所受。
此大稱呼諸賢人,三昧擺脫神通力,若欲扶養統統佛,入於三昧起神變,
見慚恥人,當願眾生:具慚恥行,藏護諸根。
若見高山,當願眾生:善根超出,無能至頂。
結跏趺坐,當願眾生:善根堅毅,得不動地。
無有彆離無服從,於一念頃遍十方,如月光影靡不周,無量便利化群生。
如是等類諸外道,觀其意解與同事,所示苦行世靡堪,令彼見已皆調伏。
若見城郭,當願眾生:得堅毅身,心無所屈。
若得殊勝決定解,則為諸佛所護念;若為諸佛所護念,則能建議菩提心。
見無鎧仗,當願眾生:永離統統,不善之業。
若在宮室,當願眾生:入於聖地,永除穢欲。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說無濁亂清淨行大功德已,欲顯現菩提心功德故,以偈問賢首菩薩曰:
若入水時,當願眾生:入統統智,知三世等。
“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修行於定,當願眾生:以定伏心,究竟無餘。
若得生在如來家,則善修行巧便利;若善修行巧便利,則得信樂心清淨。
若身光亮無窮量,則不思議光寂靜;若不思議光寂靜,其光則出諸蓮華。
如有不識出離法,不求擺離開喧憒,菩薩為現舍國財,常樂削髮心沉寂。
雅思淵才文中王,歌舞談說眾所欣,統統人間眾技術,比方幻師無不現。
彆離筆墨說四諦,決定義理說四諦,善破於他說四諦,非外所動說四諦,
詣大小師,當願眾生:巧事師長,習積德法。
得柔嫩食,當願眾生:大悲所熏,情意柔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