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遊戲園,實在樂眾生;菩薩擺脫華,寂靜智宮殿;
或現行成滿,得忍無彆離;或現平生係,諸佛與灌頂。
於身無所著,而能示現身;統統人間中,隨應而受生。
道場師子座,梵臥空為住,所行及察看,普照如來境。
舍彼煩惱習,取茲最勝道,巧修使美滿,逮成統統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觀十種義故,示現降魔。多麼為十?所謂:為亂世眾生樂於鬥戰,欲顯菩薩威德力故,示現降魔;為諸天、世人有思疑者,斷彼疑故,示現降魔;為教養調伏諸魔軍故,示現降魔;為欲令諸天、世人樂軍陣者,鹹來聚觀,心調伏故,示現降魔;為顯現菩薩統統能力世無能敵故,示現降魔;為欲建議統統眾生英勇力故,示現降魔;為哀湣季世諸眾生故,示現降魔;為欲顯現乃至道場猶有魔軍而來觸惱,而後乃得超魔境地故,示現降魔;為顯煩惱業用羸劣,大慈悲根權勢強大故,示現降魔;為欲隨順濁惡天下所行法故,示現降魔。是為十。
深知竄改法,善應眾生心,示現各種身,而皆無所著。
法繒嚴淨髻,統統智摩尼,功德靡不周,灌頂升王位。
複以一毛孔,普納統統海,大海無增減,眾生不嬈害。
統統諸佛所,灌頂受尊記,廣施眾聖財,菩提分珍寶。
了達統統行,無來亦無去;既知其行已,為說無上法。
精勤自安隱,教養諸含識,安住淨戒中,具諸授記行。
手足及腹藏,金剛覺得心,被以慈哀甲,具足眾器仗。
魔賊之所攝,癡盲失正道,示其樸重路,令入恐懼城。
了知諸想網,於想得安閒,示修菩薩行,統統便利事。
削髮修苦行,往詣於道場,端坐放光亮,憬悟諸群生,
其心無所畏,饒益諸群生,眾魔與煩惱,統統悉摧滅。
“佛子,菩薩摩訶薩為十種變亂,示行苦行。多麼為十?所謂:為成績劣解眾生故,示行苦行;為拔邪見眾生故,示行苦行;為不信業報眾生令見業報故,示行苦行;為隨順雜染天下法應爾故,示行苦行;示能忍劬勞勤修道故,示行苦行;為令眾生樂求法故,示行苦行;為著欲樂、我樂眾生故,示行苦行;為顯菩薩起行殊勝,乃至最後生猶不捨勤精進故,示行苦行;為令眾生樂沉寂法,增加善根故,示行苦行;為諸天、世人諸根未熟,待時成熟故,示行苦行。是為十。菩薩以此便利調伏統統眾生。
現神通竄改,各種無量事;如是諸功德,汝等應聽受。
菩薩優曇華,人間難值遇;菩薩大勇將,眾魔悉降伏;
菩薩住實在,寂滅第一義,各種廣宣暢,而心無所依。
“佛子,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有十種獨特未曾有事。多麼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十方天下統統如來皆現其前,鹹舉右手而獎飾言:‘善哉!善哉!無上導師!’是為第一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統統如來皆悉護念,與其能力,是為第二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宿世同業諸菩薩眾悉來環繞,以各種寂靜具恭敬扶養,是為第三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統統天下草木、叢林諸無情物,皆曲身低影,歸向道場,是為第四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入三昧,名察觀點界,此三昧力能令菩薩統統諸行悉得美滿,是為第五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得陀羅尼,名最上離垢妙光海藏,能受統統諸佛如來大雲法雨,是為第六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以威德力興上妙供具,遍統統天下扶養諸佛,是為第七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住最勝智,悉現了知統統眾生諸根意行,是為第八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入三昧,名善覺,此三昧力能令其身充滿三世儘虛空界統統天下,是為第九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得離垢光亮無礙大智,令其身業普入三世,是為第十未曾有事。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十種獨特未曾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