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曰來又有很多火線將校,歸返襄陽覆命,龐山民也將朝堂之上的荊襄俊賢,悉數先容給二人,諸葛亮與龐統得知周瑜與魯肅來投,儘皆大喜,二人都是識豪傑,重豪傑之人,當即表示,龐山民當於朝堂之上,再添二人。
不管是各世家出產布帛的工坊,還是已垂垂聞名天下的荊襄書院,皆讓周瑜,魯肅二人感慨不已,若說之前周瑜還感覺龐山民所言拿下江東易如反掌乃誇大其詞,現在看來,這荊襄,江東二地的差異實在太大,全方位的差異竟讓周瑜感覺,即便他歸返江東,傾力互助孫權偏安一隅,對於這天下局勢的竄改怕也是杯水車薪。
周瑜聞言,含笑點頭道:“且周某亦有想過,子敬此番遭周某扳連,展轉荊襄,現在卻成了孤家寡人,周某心中,實有慚愧,不如山民看在周某麵上,多予其些資財,好令其於宛城,許都這新得之地,重振家業。”
“兄長,公瑾一身才調,不消可惜,且此番雖是迫不得已前來相投,我等卻不當相疑,此人於江東之時,便是統領江東兵馬的多數督,若至荊襄,兄長予其官爵薄了,怕是說不疇昔!”
可與周瑜打仗以後,龐統才驀地明白,江東屢敗,很大程度上隻因孫權對周瑜的製衡過大,何況江東如有荊襄這般綜合氣力,周瑜常常交戰之時,還會是先前那般模樣麼?
若他另有之前那股一掃江東的心氣,總不至於做的太差,不是麼?
每曰荊襄都在賺取著江東巨量的財帛,卻生長著自家的出產,江東世家以及百姓們的辛苦,卻終究變成了荊襄堅毅的衣甲,鋒銳的兵器……常常想到此處,周瑜就會感覺這麼多年來,他都白忙活了。
特彆是龐山民對於士卒的俸祿以及撫卹,更是令周瑜悄悄乍舌,如此巨量的後勤補給,火線作戰的兵士又豈敢不效死命?
入夜,龐統直入龐山民府上,與其言明苦衷,龐山民聞言,微微一笑,對龐統道:“那士元覺得,為兄當如何去做?”
周瑜麵上雖是笑容,雙目當中卻隱有淚光閃動,明顯提及魯肅,周瑜情難便宜,龐山民見狀,出言安慰道:“公瑾如此重情重義,龐某怎敢不該。”
側目望去,來人恰是周瑜,周瑜拎著酒壺,笑意盎然道:“知我者,山民也。龐士元,休要小覷周某,雖這些年來,鳳雛名聲廣為鼓吹,可你又何故見得,周某就不能厥後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