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1644_第203章推行紙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就在南洋海軍出使歐洲一個月以後,中原銀行俄然推出一種新型產品――龍幣。

比如銀行有一千萬兩白銀儲備,那麼它就敢印製代價五千萬至一億兩白銀的紙幣。

一番倒騰下來,老蒼內行中一兩白銀,則變成了1.2兩白銀,直接增值百分之二十。

“還能如何辦,就遵循剛纔的體例,以白銀收買銅錢,然後去中原銀行兌換出更多的白銀,然後持續收買銅錢..........如此幾次,絕對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吳浩說道。

當統統老百姓都風俗利用龍幣後,尾大不掉的銅錢,也便能正式退出貨幣市場了。

.............

並且跟著中原銀行隻進不出的兌換戰略,銅錢與銀錢的代價比例也會急劇收縮,變成1100:1,1050:1即便變成中原銀行規定的1000:1也有能夠,說不定跟著時候推移,市道上的銅錢越來越少,終究變成900:1或者800:1也不是不成能。

既:一角龍幣的采辦力,相稱於一文銅錢,一百元龍幣則即是一兩白銀。

或許比及幾年以後,龍幣在大明境內趨於穩定,朝廷終究會收回這個權力,但那也是今後的事情了.........

但貨幣分歧,隻要有必然儲備金製止擠兌,便能夠五倍乃至十倍地印製紙幣。

“龍”是皇權的意味,皇宮利用器物也以龍為裝潢,中原銀行能推出龍幣,很大程度上,是獲得了大明朝廷的支撐。

何況一向以來,大明固然推行了銀本位,但貨幣市場卻非常混亂,很多地區的百姓,還是隻能用銅錢作為平常消耗,而銅錢的不穩定性,常常就形成了老蒼內行中貨幣,無形當中的虧損。

凡事由過而不及,紙幣發行量太少,會讓紙幣變得很值錢,從而激發囤錢危急,就像以往的銅幣與白銀一樣,那些投機倒把的販子,會大肆囤積,以待漲價後再拋出來賺取差價。

如果這些人能在銅價上漲之前及時兜售,或許還真有得賺,可如果貪婪不敷,則有能夠賠了夫人又折兵.........

隻要建立了龍幣的堅硬職位,這張一文不值的“紙”就能變成值錢的貨幣了。

好吧,吳浩就是一個冇有原則的人,一開端他擔憂老百姓從中賺取差價,讓中原銀行虧損嚴峻。

現在又開端擔憂,中原銀行從中贏利太多,讓老百姓虧損嚴峻。

並且就算揣著百元大鈔,可商家總得找零不是?

這些白銀儲備,可冇算上本地各地販子存入銀行的資產,純粹是當初幾家入股商戶投資的本金,加上比來這段時候,從南洋地區開采礦石賺取的利潤。

但為了儘快翻開龍幣市場,肯定龍幣的貨幣職位,李鴻飛這才讓中原銀行“大放血”,直接實施龍幣與銅錢等價兌換。

如何包管市場均衡,這就需求一個專業機構,時候掌控市場意向,以便隨時對其停止市場調控。

其實在籌辦發行龍幣之前,李鴻飛就考慮過如何與銅幣停止置換,最後的設法,是遵循市場行情,直接用白銀兌換劃一值的銅幣,如許一來,就有效製止了銅錢兌換龍幣的差價。

如此一來,隻要挺過前期的擠兌風暴,市道上便會隻風行兩種貨幣,一種是金屬硬通貨幣――白銀。

因為中原銀行兌換銅錢有一個端方,那就是隻進不出,你拿多少銅錢過來兌換,我都照單全收,但要想從我這裡兌換銅錢,門都冇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