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_第594章 吳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即位為帝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行刺而歸天,臨終前命孫權代替其位。孫權當年虛歲十九歲,被東漢朝廷冊拜為討虜將軍,兼體味稽太守,駐守吳郡。孫策方纔同一江東冇有多久,處所士民及賓旅寄寓之士仍存異心,是以孫權最後掌管江東時,局勢動亂不安。廬江太守李術更是公開背叛,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詭計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殛斃,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乘機反叛。

人物平生

孫權(公元182年-公元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期間孫吳的建立者(公元229年-公元252年在位)。[1]

孫權也重視興建水利,他於黃龍二年(公元230年)築東興堤,以遏巢湖水。赤烏八年(公元245年)八月,孫權派校尉陳勳開鑿句容城中路運河,製作糧倉。又於赤烏十三年(公元250年)作堂邑塗塘(即今江蘇六合縣互梁堰),彆的,還開鑿了幾條運河,這些運河既是內河航道,又有灌溉感化。

黃武元年(公元222年),曹丕發覺孫權並非至心歸附,便舉兵伐吳,三路出師。魏軍東路由曹休、張遼、臧霸出兵洞口,中路由曹仁出兵濡須塢,西路由曹真、夏侯尚、張合、徐晃率軍圍攻南郡。在東路,吳軍作戰倒黴;

在位年號:黃武(公元222年-公元229年)、黃龍(公元229年-公元231年)、嘉禾(公元232年-公元238年)赤烏(公元238年-公元251年)、太元(公元251年-公元252年)、神鳳(公元252年)。

赤烏三年(公元241年),孫權派衛將軍全琮攻淮南、威北將軍諸葛恪攻六安。全琮與魏將王淩在芍陂交兵,倒黴而還。同時,車騎將軍朱然圍攻樊城。同年蒲月,太子孫登歸天。

神鳳元年(公元252年)夏四月,孫權在內殿駕崩,長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諡號大天子,廟號太祖。葬於蔣陵。孫權是三國期間統治者中最長命者。

周瑜及時返回,申明曹操出兵的各種弊端,開戰有望得勝。孫權判定決定,以周瑜、程普為擺佈都督,與劉備合兵,和曹操決鬥。周瑜用黃蓋之謀,以五萬人於赤壁大破曹操軍。戰後,劉備、周瑜等又追擊至南郡,曹操隻好撤回北方,留曹仁、徐晃在江陵,派樂進鎮守襄陽。

孫權以張昭為徒弟,以周瑜、程普等舊臣,統禦諸將。先率軍毀滅李術,得其部眾三萬餘人;禁止宗室動亂;又滅山越六千,收編萬餘。他又廣招賢才,聘求名流,諸葛瑾、魯肅、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寧了處所大族及賓旅寄寓之士之心,穩定了江南局勢。

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孫權親征合肥新城,厥後得知魏明帝曹叡親身率雄師來救,因而撤兵。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春,孫權與和呂蒙商討,籌辦乘機收回荊州,因而主動備戰。又命都尉徐詳拜訪曹操,要求歸降,曹操同意修好,發誓重結為姻親。

盤據遼東的公孫淵自從黃武七年(公元228年)廢叔繼位後,便多次與孫權來往。嘉禾二年(公元233年),公孫淵遣使向孫吳稱臣,詭計以孫吳為外應以叛魏。孫權籌算冊封公孫淵為燕王,遭到顧雍、張昭等群臣反對,但孫權仍然派張彌、許晏等人攜金玉珍寶立公孫淵為燕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