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鎮國公_第84章 父子夜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本日半夜奉上,求書架,求催更~(?ω?))

李泰聞言沉默,此問非同小可,既難明又非其所宜言。

“父皇所言極是,泰弟確有超群之才,臣兒自當謙虛請教,不敢有涓滴懶惰。”

李承乾侃侃而談,言辭間不乏過火稚嫩之處,然其觀點亦有獨到之處,彷彿窺得幾分門徑。

李承乾聞此言,拱手作揖,點頭稱是,眼中閃動著如有所思的光芒。

這竄改之大,令李承乾心中疑竇叢生,難掩驚奇之情。

更兼智者生才,英才輩出,如此方能奠定萬世基業。”李泰言辭誠心,字字珠璣。

“承乾,爾先言之。”李世民微微點頭,表示宗子先行作答。

李承乾聞言,點頭稱是,心中亦安然接管了弟弟的才學更勝一籌的究竟。

李承乾與李泰皆能應對自如,尤以李泰於經史子集之答,更顯高深,遠勝其兄。

李世民亦是微露驚奇之色,凝睇著李泰,心中暗道:“此子本日之舉,大異平常,實令朕刮目相看。”

李世民見李泰麵露難色,心中瞭然,遂未再窮究。他命李承乾與李泰回宮安息,而本身則徑直前去長孫皇後處。

李泰出言,為李承乾辯白,言語誠心,情真意切。

而陸先生之意,則與此大相徑庭。”李泰續言道。

殿中氛圍寂然,李承乾清算衣冠,清了清喉,籌辦開口。

這番竄改,不但讓李承乾錯愕,便是見多識廣的李世民,亦感不測。

“爾等從斯書中,可有所得乎?”李世民閱畢,目光暖和地轉向李承乾與李泰,輕聲詢道。

繼而語重心長地警告李承乾:“承乾當勤懇向魏王學習,不成怠慢學業,荒廢工夫。”

縱使陸通所著非正統史籍,然其書中寓教於警,意蘊通俗,獨樹一幟,頗能啟民氣智,發人深省。

“假如在位者為昏庸之君,”李世民忽而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切磋,“又當如何?”

喜好大唐鎮國公請大師保藏:大唐鎮國公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李世民見二子較往昔好學有加,心下甚感欣喜,遂召李承乾與李泰至立政殿,欲親試其學業長進。

二人將所學所得,悉數呈於父皇李世民麵前,不敢有涓滴坦白。

李承乾與李泰返歸長安以後,於名師大儒之教誨告一段落之際,便用心研習陸通所賜之史冊,細品此中包含之深意。

李世民接過,翻閱其間,見其內容詳確,筆法精美,心中不由暗讚陸通之才。

“父皇,皇兄與兒臣分歧,兒臣常日除卻課業,便無他事可做,故而得以沉潛於經史子集當中。

假如黎庶得以啟智,入庠序朗讀詩書,又何至於受製於士族?

彼時,我與皇兄皆未能馬上作答,遂歸宮中詢諸師長。

“而士族朝官,常以掩蔽聖聰之術,暗中削奪皇權,窺測天下膏腴之地,以此掌控黎庶與財賄。待皇室勢微,便令四海鼎沸,重擇一主,以符其私利。”

昔日李世民與李建成鬩牆之爭,手足相殘,令人扼腕。

孫思邈言道,長孫皇後貴體已漸複安康。

此事恐涉立長與立賢之爭,觀李世民往昔行跡,實為一觸即發之敏感議題。

“此番前去涇陽,可有所得?”李世民目光暖和,輕聲扣問承乾與泰。

“國之管理,仍需倚重士族,不成因一隅之見而失全豹之觀。”李世民語重心長地對李承乾說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