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楊柳行》,音節高古。[四五日]語便作致,速則太速,遲則太遲,此之謂速矣。[茫茫非所識],正使果爾,亦複何歎?此意含蓄,校下文所辨尤深。子桓言神仙則妄言也,疑神仙則但疑也,不似孟德有沉吟之心。凡詩中言神仙有二途:高士逼真懷想,得誌人有托而逃。如此,則芝丹鸞鵠,都非浮響。舍是妄譚,皆所謂躭詞翰,偶然旨者。故詩以由衷為貴矣。
《月重輪行》名言古調。
《雜詩》二詩以天然為宗,言外有無窮悲感。
《燕歌行》[秋風]之變,七言之祖。魏世已作《燕歌行》,十六國之機兆動矣。極於梁元帝,而文武之道儘於江陵之敗。
《孟津》平調亦有聲節,鏗鏘可聽。
《芙蓉池作》丹霞一絕,直書即目,自有帝王氣象,合結語好似文帝平生也。[丹霞夾明月]二句,托興與子建《公讌》詩同,寫景亦有雲霞之色。[壽命非喬鬆],收足夜遊。[遨遊快情意],即君知吾喜否,意丕之所見如此,其語偷,不似民丵主,吳人以劵其不十也。
《黎陽作》三首([朝發鄴城]篇)命意竟然得體,苦雨之歎已具。([殷殷其雷]篇)[遵彼]四句,喜其雅切。[轔轔]六句,備極活潑。([千騎隨流行]篇)魏詩常調。起六句語法,自非晉人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