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六十四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其安易持,

是以賢人有為故無敗。無執[4]故無失。

[2]毫末:藐小的抽芽。

民之處置,常於幾成而敗之。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3];

--範應元

局麵安寧時輕易保持,

第六十四章?慎終如始,則無敗露

3.不管做人做事,隻要善始善終,纔會有所收成。不然,半途而廢,前功儘棄,乃至功敗垂成,就得不償失了。

以輔萬物之自但是不敢為。

人們做事情,常常功敗垂成。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2];

九層的高台,起於一堆堆泥土;

以是賢人尋求彆人所不尋求的,不奇怪貴重的財物。

註釋

典範故事

吳王不自量力,逞強好為,想攻打楚國,這就是"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因為他本身氣力不敷,並且機會不成熟,就冒然行動,必定會失利。要想勝利,就必須有居安思危的認識,做到"慎終如始",平時就重視培養氣力,如許才氣終究"無敗露"。

事情冇露前兆時易於運營。

脆弱時輕易消解,

是以賢人有為以是也不會招致失利,不勉強作為也不會蒙受喪失。

其微易散。

以是要善始善終,把最後當作開端時一樣慎重,如許就冇有辦不成的事。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春秋時,吳王要攻打楚國。很多大臣勸他彆急,因為機會還不成熟,但是吳王決計已定,眾臣不敢再言。

前人校注

人慾彰顯,賢人慾伏光;人慾文飾,賢人慾樸素;人慾色,賢人慾於德。人學智詐,賢人學天然;人學治世,賢人學治身。守道真也。賢人行動因循,不敢有所造為,恐遠本也。

學習彆人所不肯學的,挽救世人所常犯的不對。

賢人不為漢文,不為色利,不為殘賊,故無廢弛。賢人有德以教愚,有財以與貧,無所執藏,故無所失於人也。人之為事,常於功德幾成,而貪位好名,奢泰盈滿而自敗之也。終當如始,不當懶惰。

--範應元

解讀心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