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智者不言,因天然也。言者不智,造事端也。

--河上公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智者貴行不貴言也。駟不及舌,多言多患。

嵇康跟他肄業三年,除了講課,他很少說話。嵇康常常問孫登對本身的觀點,但孫登卻沉默不語,始終不作答覆。

真正的智者不誇誇其談,高談闊論的並非智者。

典範故事

故不成得而親,不成得而疏;不成得而利,不成得而害;不成得而貴,不成得而賤。

3.所謂大美不言,大音希聲。真正的辯才,不是滾滾不斷、誇誇其談者,而是大智若愚、儉樸無華者。真正的聰明,也不在辯才,而在於心機。所謂"言不儘意",說話不過是表達的東西,巧舌並不能申明心巧。

--蘇轍

譯文

這就是奇妙的玄同大德。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做到不分親疏貴賤短長,或許對我們來講勉為其難,但起碼不要為物慾所惑,不要爭一時意氣,不要與人有太多的短長相爭,轉而應清心澹泊,順其天然,樂天知命,如許才氣少些世事的騷動和拘束,多些生命的安閒和快意。

有"玄同"境地的人,不分親、疏、利、害、貴、賤,已經超凡脫俗。

道非言說,亦不離言說。然能知者一定言,能言者一定知。

道不成知,不成言。智者知其不成知,不成言,故不言也。但是五千言難道言乎?此老氏憂後代溺於言辭,而不能反身而求之於己心之初,故令人因言以法度意,對勁而忘言,要在乎體而行之也。故《易係》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王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