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皆敬真,假心合真靈,
德行吉利止,無身是真身,
止於無所止,無所止而止,
身得吉利安,心得吉利止,
自害而害人,存亡輪無止,
人緣一德行,無德不是真,
內修其德,無有兵器,德行之所到,統統降伏,若內德如是,內行人間,所到之處,統統自伏,何勞兵器?古往以來,諸聖大德,所到之處,無有兵器,統統安隱,無有鬥亂,到處安寧,無有不順,彼等所修內德,德量無邊,福澤萬有,統統人間,之所愛護,魔王尚且佩服,何有諸多厄難可度。
頌:
先人而後己,自愛自珍惜,
以不見自我,自我見非自,
身心不吉利,聖道不成期,
若不自救者,無人可救之,
如是妙明,唯吉利安止,欲修真者,莫貪無私,汝等身心,甚應珍惜,愛之而不貴之,先涵養身心,後修自我,如是後其身者,其身實先,外其身者,其身乃存,賢人以其不無私而能成其私,何故知之,以此。
汝等何貪求,求幻存亡輪。
你們修持諸法,或禪定法,或存思法,或以身為根,或以心為基,而你們修持,從不知此二根底之事,亦不思惟此事,雖得略法,而如夢幻,身故功滅,道性烏有,不法有過,汝德不明罷了,汝修聖法,而非修聖,是故雖有功證,卻非聖道修士。
若人不尋明,非可名修真,
因而思惟後,當再思惟‘我本日欲習聖法,欲成聖道,而我識心機惟日日耗費,至於怠倦,此心可貴歇息,我當後修聖法,先使此心得安止靜定而涵養,搶先使身心得安止平和,先使身心得安隱,身心安時,再修聖法’如是善思惟,後其身而能成其真。
身心妙吉利,安止妙吉利,
無愧於六合,仁者常愛人,
自心尚無明,豈能照彆人,
如是思惟已,複興懺悔:‘我日日勞解纜心,至於怠倦,身心受損,不得安寧,我實有過,現在我先涵養身心,使身心先得安寧,悔此過已,我乃敢用此身心以修聖法’。
汝等修習靜定時,搶先涵養身心,後求修法,何故故,賢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汝等修法,先求自我得靜定,是敢為天下先,賢人不敢為天下先,汝等身心,便是天下,搶先涵養天下,後乃敢涵養自我。
任一精力,皆以認識精力而化,比方二念相鬥,或千萬念飛,人一身中,百萬精力,憑其認識而化為念,非獨立有識心,乃是本身精氣所載之念識化現,依其屬性,化為識情,是故內觀見本身精力諸神明,諸神明有言有說,而實是人自心中之念所化,非實際有三魂七魄之神靈,彼乃人身自我靈心罷了,若人德真,本身精力皆敬。
非自者皆見,反觀即無私,
若身心吉利,到處得安止,
多麼修真法,可與此等論,
庶人無私重,以是害無私,
人當自慚愧,乃能夠見真,
善攝生之人,蕭灑不留羈,
真假一和合,凡身即道身,
私者不無私,其私乃長治,
觀其身時,當觀此身統統處,閉目雖不見身,而人自知手便是手,足便是足,亦能辨知本身皮膚毫之屬,以此自著名為觀,如是觀本身,能發覺身不安止之所,觀得不安即應忸捏,此是勞損本身所至,損本身亦是害身,已有害行,當生忸捏,當起懺悔:‘我於今後當常涵養於身,我實愧對此身,身載我心,使我能行,我不自省,反增侵犯,是我過罪,今後當涵養此身,再不侵犯’如是懺悔,身乃得安,垂垂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