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忸捏者,無藥可救之,
不安止吉利,非是修德人,
身心妙安止,妙心吉利尊。
本日眾修真者,皆不自愛,雖習聖法,皆不明聖意,自發得是,妄圖自知,欲竊聖道而獨占,無私之心,善德不具,汝等何時自愛,便是修真第一工夫,何為自愛,自愛身心,涵養身心以六合端方,如是便名自愛。
觀本身精力而涵養,亦照識心,識心諸情,亦皆照了,所能憶者,皆當起於思惟:‘我欲得靜定,修聖法,而我日日用識心機惟,識心實苦,我搶先使此心得靜定,後乃修自我’如是後其身,乃名善修者,於本身心,到處篡奪,於自我身心尚無佈施德行,外所行佈施,豈有寸分之德?
多麼修真法,可與此等論,
你們日日修煉,總思惟‘我本日修持聖法,我是得法人,將來必成聖道’,有此思惟,必不得法,不知法要,不知真法,雖修其法,不得真本,你們要善加考慮,你們修法的底子是身心,你們日日耗費身心,日日使喚而不涵養,此即無德,必不成道。
如是妙明,亦有平分,而真妙明,乃真大成,得此明者,圓轉諸義,妙明心中,聰明無量,能於統統說統統,能離統統說統統,能說統統離,能離統統說,如是乃真明。
民氣若不仁,不能仁於人,
如是妙明,唯吉利安止,欲修真者,莫貪無私,汝等身心,甚應珍惜,愛之而不貴之,先涵養身心,後修自我,如是後其身者,其身實先,外其身者,其身乃存,賢人以其不無私而能成其私,何故知之,以此。
凡身即道身,安止吉利尊,
若不如是觀,若不如是懺悔,若無此忸捏,身根底不立,喪失德行,精力不明,聰明不現,心亦不靈,邪性乃增,正性漸棄,此身以內,精力之屬,到處不順,因而身心煩惱,長遠無儘。
身心非自我,自我用身心,
用身當愛身,用心當惜神,
自愛名仁者,仁厚澤六合,
讚:
世人不自愛久矣,本日欲修聖道,欲成諸法,當於行功時先自懺悔,何故故,世人於自我身心缺德很久,欲借身心而修法,當須身心歸正,汝不自主,身心不順,豈能修真?若習靜定者,常起如是思惟‘我本日修習靜定,我當得靜定,我將來必有所成’,此等無私心機,便非聖種,無有聖德,無私深重,必不能成。
人當自慚愧,乃能夠見真,
何故不無私,以其德行真,
自治自天下,自明自修真,
如是思惟已,複興懺悔:‘我日日勞解纜心,至於怠倦,身心受損,不得安寧,我實有過,現在我先涵養身心,使身心先得安寧,悔此過已,我乃敢用此身心以修聖法’。
有諸人等,宿有善福,本日稍修,便得靜定,吉利安止,身心安寧,彼人雖得於法,而無德、功,彼人當起如是思惟:‘我今已得靜定,能住吉利安隱,而我日日用此身心,我當將此吉利安止與我身共享,我心機惟,使我有智,我當使之俱得吉利安止’如是善思惟,善思念,如是善修持,彼人能於無上德行得大圓成。
如是自合者,名為和合人,
不能離幻者,雖知亦墮此。
身心不吉利,聖道不成期,
最是易得處,最易有閃失,
丙申年四月十六日說吉利安止,略而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