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指略_第三十章:隨意用念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佈施要利樂,禪定應高興,

海為百穀王,大穀填川,名之為淵,穀者空無,淵者虛無,穀中輕釦,有聲建議,是故,得穀者當扣之發聲,發聲之穀,比方填百川之穀,世穀為海,心穀為淵。

若深行禪定者,四禪八定中眾修者,此中定力、定性、慧力、慧性,乃至定慧性力之進退,悉當瞭然,何故然哉,以其深行諸禪定境地,修學者統統境地,統統三昧流轉,無有不測,如是乃名為禪安閒,亦名安閒聰明,當須有德,無德則狂,妄自負大,以少為多,更難深行。

修行菩提道法,禪定不成不修,拜彆禪定,不證菩提,何故言此,此禪定非止四禪八定,所謂心得定而生慧,名為心得禪定,若智入三昧而生慧,名為智得禪定,若慧三昧中得意潔白,名為慧得禪定,若知見入住三昧,識心擺脫,名為知觀點脫禪定,此等禪定事,可從四禪八定中修得,亦能夠從心定中得,不時到處,無不成得,是故說禪定在不時到處。

此中和之弦,何故得之?比方虛空中有民風充塞,民風止時,知為虛空,民風流轉,知是風動,虛空當中,不自生風,陰陽氣轉,地火水風,四氣流轉,乃有風生,是故風有寒熱,亦有流風、輕風、暴風之分類。

頌:

七月初十感念序言,略而記之。

本情難說,妙不成測,所謂化情,乃為眾生,本情共性,化情各彆,是故眾生情皆從本情而生,而眾生身心之情乃自有不同,何故故,以其身心知識有不同故,不在其國,不在其族,其身心知識即有不同,認知諸情,則有不同,比方一日生光,光照天下,乃有日華化散,日華有萬億光毫,一一光芒,各有華色流變,日光無彆,日華有彆,共性當中,本性乃生。

眼耳鼻舌身,五根比方五波羅蜜,意根如般若波羅蜜,若五根離意,則不能用,若五波羅蜜離般若,則非善修,非正修,是故當以正知見而修行五種波羅蜜,所謂以聰明持戒,以聰明忍辱,以聰明佈施,以聰明禪定,以聰明精進,以聰明涵養聰明,如是乃為菩提道六波羅蜜修行。

仙道修法,為中華本土統統,故華人多愛仙學,仙道修法,性命二說,涵養性命有二類彆離,有為中性為心性,命為身材地點命元,至於歸元,性命一體,起乎有為,發其有為,將有歸無,以無禦有,有無同體,此乃有為係金丹仙道,所得成績,人仙、地仙、神仙,至於天仙,人間不言。

此天下,他天下,此時,他時,眾生麵孔有彆,眾生思念有彆,而眾生身心之底子無彆,於其不同性,觀其共行性,於其共行性,觀其不同性,所謂個個不同,而個個亦有同宗,粗細之分,大小之辨,無有不測,如是乃為全知全見,見大不知小,見小不知大,皆為片麵,不為全真知見,是故說固執知識者,不見於全知,如有一執念,不見眾生情。

如是如是,諸修學者,莫生悲念,亦莫自棄,亦莫燥亂,當平心氣,當念疇昔,諸聖教弟子時,非不知眾弟子根器,而從未曾教弟子退其道心,何故故,當知,眾聖所積善性非一世成績,眾修真者若無很久積功累行,何故能載負品德真意,何故能得統統智成績,何故能得全真、全知?是故眾修學者,不須尋覓呼應法,隨緣而修,隨緣而行,緣法到時,天然成績,諸聖修行不易,成績不易,教養不易,諸聖實是辛苦之輩,非坐高台之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