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淵靜,雖有九種,而於凡夫工夫,隻得一二,若不得此靜定明細,則不入第三層工夫,一世不知凡之境,不測凡夫與修行人二種身心不同,是故修行至於還丹,亦為凡夫工夫,尚不靈明,缺智少慧,不名築基完成,另有一步,需求踏入。
若無相可尋,亦非人間法。
頌:
若於黑夜,亦無星月,世人雖高興門,而不見光,如此之世,名為暗世,無有正法,能夠明,是故眾生,不見光亮,是故世人,於有日月時,當勤奮於修,然日月恒行,眾修學者,若欲勤奮精進,亦該適時而有節,當有善調之法而行精進,若不善調而勤奮,反害於身。
是故,心性修持到處,七魄各個自明,三魂亦各個恭敬,若汝失德,靈魂十人,即來怨罵,當常忸捏,常自檢驗,靈魂之臣,乃恕於汝,臣為君之師,君當敬臣而修學,君自有為而臣能有為,臣為之而君無所為,君不為事而天下事皆辦,此乃德行之使然也。
血氣循血肉頭緒而運轉,乃心神內斂,精氣內蘊,氣血漸純,是故自感有氣味流轉,或溫或熱或涼,此皆因本身血肉氣性之所竄改,非精氣有諸觸因,最後血氣從腹底而行,循督脈當中血脈為路,從皮下血脈中循行任督,漸次循行而通達周身,渾身氣血,較之當初,略為純潔,此時之人,自發精力利落過於疇前。
若心德卑鄙,身貴而心賤,
頌:
頌:
是故賢人,為腹不為目,實其腹而虛其心,以養天賦純潔之性也,此乃真修性者,修得此性,其命必成,不修此性,命必夭喪。
三關又三關,三層各三關,
如上所說,精氣修為純潔,至於能養穀神,則精氣融會一元穀神而名神情,此神情又於深定中和合元心,因而靈明性萌,名為靈丹,此靈丹即奧妙身心也,四靈拱衛者,即此,如有此等修為,即名築基初成,已入道途,自此之前,乃為凡夫工夫。
如是說初修至於結胎三層工夫境地,於其三層工夫,亦有三層表情,若靜定得法,必現其表情,若德行純,必得悟真,若不悟真,當反求於己,宜自問有何損德之事,若無損德之事,天必佑之。
修仙之人,逆修精氣化散之規法,濁精生時,化去淫性,或心德充備,直生元精,使精元從命門而走,撞開三關而入玉京腦府,重開天賦之門,再登天賦之路,因而名為還精補腦,亦名為上天梯而玉液還丹,此即修士返命長生之行動也。
因何此時精元不從生戶而走,反向後衝撞命門?皆因靜修身心時,養得平和心性,以此中和而淫性自消,因而小藥乃純,若心性不純,小藥精元亦不純,得之而精元受染,心反不靜,此時須純心靜定而以平和之氣中和之,若善調運者,斯須即淨化而純。
大家各有愛,莫相互鬥愛,
以心為業,以業為心,心中生德,業化德相,隨德化行,乃有善惡,因而福業障業隨生,其底子處,便是心動,若心尚無,則無人間,無始無終,何有生滅?第一世未有,何來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