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指略_第十二章:修真訣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複當明白何為苦厄,人間世人,聰明淪冇,不思賢德,愛好貪慾受樂,輕易偷生,恐懼存亡,此等人以身心疾病疼痛為苦厄,修真之士,當思存亡之事,當思聖賢之所行動,諸賢聖以有身為憂患,以有貪慾為苦厄,以有存亡為苦厄,以愚癡無知為苦厄,修真之士,不成沉湎人間愛慾而忘聖賢之所教,亦不成以自心漏見猜度聖心賢意。

多有人貪求道果而修禪定,若心有貪,離果則遠矣,心中無果,乃真道果,心機道果事,而意不留之,如是名真果,聰明雙運者。

妙觀清淨性,清淨不成得。

或身即孩兒,父母是六合,得一皆得一,一亦有粗細,

收心聚精,天然虛明,上品動手,直入虛靈,二明同現,妙不成言,中品動手,多以奪目先現,後心明,而後雙明合一,遂化道竅,煉氣合神,煉神於虛,竅中奧妙,無竅之竅。

而實無所說,道果皆假作。

四種禪定,各個皆有定相,修學者常以經中所說各種禪支辯白境地,而實修行時,諸禪定境地不同雖大,而修學者常難修滿諸禪而入後定,因而禪定次第修行不圓,聰明不能均,故不能以四種禪定而自知所修所得服從。

說菩提道禪定之事已,複說金丹法中靜定之事,金丹法中,亦有諸靜定境地,類同禪定,非是禪定,仙道法與菩提道法,底子是一而行法非一,不成混合,能夠鑒戒,不成複製,比方丹士初學靜定時,必當調息凝神,收心攝性,非論三品,皆須收聽返視,三品當中,若無內觀內照,若無內明,皆不入三品之門,內明有二種,一者心明,二者奪目,心明朗但是不成見,奪目燦豔而有所觀。

如是修心,次第修法,於聖賢路,如雨下落,無有停滯,若非如此,當須修法當中,兼顧心德。

修真修真,誰修誰真?何者為真?知妄者是。先養良德,後知是非,從善去惡,是真修行,身心當中,諸惡不生,至於伏惡,乃至善贏,最後純善,亦無惡情,如是修心,是真修行,統統聖賢之法,此為底子,當須謹慎。

身心之德行,結束亦無所,

修真之要,重在其心,若論修心,重在其德,若說修德,當修其行,其去處符合道要,符合真性,必於大道有所得悟,而此大道,雖較著在前,而世人迷墮妄圖風俗中已久,難以聖賢心性做思惟見地,是故於道難悟難見。

中品法如是,非上亦非下,

修真之士,當思修真之本,修真做真,真修真做,涓滴不真,非是修真,若非真修,必墮妄修,古往今來,妄修者眾,真修者少,持恒者少,懶惰者眾,忘本者眾,憶初者少,蓋因修行者多非少年修持,世心習重,須久調順,善養道心,漸退私心,年久當中,漸失所念,恒住當前,疇昔廢忘,是非不省,道心偏執,又失道義,是故,莫忘初心,恒如初修。

略說四種禪定及四種空定,此八種定,於三乘菩提修士,皆可覺得,皆能夠得,蓋因八定乃共法,外道傍門,皆可覺得,當知,禪定無善惡,修者心有著,如是罷了。

有下品法,誠意靜慮,意守觀想,調息凝神,收聽返視而觀想諸像,彼煉精氣而化物象,內觀得見,繫心內境,亦對勁照朗然,於內觀中如第二天下,亦開靈眼,得觀六合精氣顯化形象或及流轉,內觀有六合,表麵亦有資訊境地氣象,內修精竅而化仙胎之身,彼仙胎非上品胎,亦不似中品胎,如婦人養胎有嬰兒,彼等亦有仙胎之嬰,有通達眼,察看六合,多有氣象,此法凶惡,修持龐大,忌諱亦多,於至真路稍遠,故名下品。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