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指略_第十九章:諸法因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人間凡網神通大,神仙亦陷名利門。

若無後果,則無結果,遇法是緣,在乎宿福,命裡偶然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放心於修便是,若求成道而損德,不成為也,寧死莫損道心。

今此世人,內心德微,脆弱不堪,本即脆弱之性,罹難則避,逢困則怯,尚不能修得開闊人道,何況修為真聖之道哉,豈敢有如是貪慾哉,而此世人,便是如此貪得無厭而怯懦之性。

何必相鬥,貪生求利,情意狼籍,何有淨土,心留方寸,安隱淨地,聖賢種性,由此可期,

外道與正道,統統法儘了,

內心不安者,外求物填虛,

鬼仙之流,亦以修德修善為重,而不能自悟六合奧妙,尚不如人,何況聖真,鬼類修德善,為修其福分也,非修其表情心性,受人膜拜,接收精氣,以此為食,修延其命,滋長修為。

梵王大光亮,勝日月千倍,

若離神通事,彼等則入死,

諸鬼神中,雖有善德尊者,而彼寂靜,穩定人間法則,等閒不現,千萬年中一定一現,以彼等隱冇,故諸小鬼末神,諸靈精怪,逞強出世,自發得尊,欺辱於人,貪取精氣,罪過昭昭,枉修長年。

學法後多聞,知識染愛憎,

德行之不達,道性之烏有,

丙申年四月初五敘諸法人緣,略而感慨,粗陋記之。

名利心染,如此之重,豈可修得真道?豈得神仙清閒蕭灑?豈不荒誕?將本身傲嬌之心拿去,剝除崇高之見地,若一無統統,汝當如何?一無統統,乃能夠修行真道,真道一無統統,若求有所得之道,豈得真妙?自誤罷了。

六道存亡轉,味六道種情,

世人修道,不成科學,亦不成迷不信,若出人間迷而迷入此中知識,亦是科學,至於聖言,若不修學而信奉,亦名科學,當修當學而後信知,名為實信,道聽途說,不能實意印心而信之,則名懶惰怠惰之行,其心乃為科學。

如是之人,豈可不敬乎?是故本日,我敬愛世人,於身心中,無有瑕意,誠意而敬,誠篤而言,我常自觀苦業,常自思念疇昔以來所做身口意業,自思所做惡業甚重,雖常懺悔,而難儘淨,而見有人輕視於我,我內省看,卑賤之性,垂垂消逝,如是歡樂,主動獎飾,是故敬愛諸驕易我者,實心還禮,而得歡樂。

大家間非隻要人類居住,另有牲口之類,亦有鬼神之類,亦有諸仙,隱居洞天,非不知人間事,人間事不動其心耳,牲口與人,居住在大地上,精靈無形者亦住在山川以內或複大地之上,無形鬼神,居住精氣以內,雖各自成界,乃是小界,皆屬大家間地界以內。

鬼中有神,神中有鬼,複有鬼神之類,諸仙修者,若不入道,亦有存亡,不脫煩惱,諸鬼靈類,無血肉身之所依托,以精魂依托於六合精氣當中,彼精魂以內,有一線靈精,亦如人之元陽真氣而實不及人元陽遠矣。

閉目不見自心,自不見留礙,非無留礙,自發得無礙已,即墮自想境地,知統統法,心不留礙,修統統法,心不留礙,成統統法,心不留意,儘其心已,出其性已,心無其心,法無其法,自悟自行,心機平寧,心內無鬥,吉利安止。

是故,恒念初心,乃可進學,最後之道,在乎懺悔,懺其前過,悔於將來,永不犯失,如是靜坐懺悔,乃為初學之道,心中罪惡,若純粹烏有,不須意守,汝神自明,精氣自運,不勞於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