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大陰暗,當取少光而行,若突然見日,目則盲矣,尚不見路,何故前行?是故以漸淨之法而修身心,亦為善道。
答:應向大德聖賢,疇昔以來統統你自發靠近者,有師門者,宜向祖師行懺悔。
若常滿足,便是無求,以此養心,身便歸道。
答:心便是海,無求是法,若真無求,便是此岸,修心至於無求安然,便是修行之法。
後注:
答:學道者,當適誌於人間,若不適其誌,則違修行之願心,恐於妙理不得悟入,至於安隱,亦不得住;是故初學者當常習聖賢文章用以洗心養性,心得純安,能夠煉身。
丙申年三月廿七日答疑記之。
答:民氣,仁義禮智信,五心之華有二,一為陽,一為陰,陽者為正,陰者為邪,邪者名賊,故名五賊;人有五賊,滅其賊性,不滅賊體,如是賊乃為臣,可覺得用,人得五華,能夠養元;五臟精元,亦有陰陽,陰中乃有正邪,陽中亦有正邪,陰元中五賊氣盛,五精勢微,陽元中五精勢大,五賊氣微。
問:提及適誌,吾有一事不明:吾意欲心機學,為世人排憂解難,然不知從何動手。這邊既冇有學修心機學的,大多數人又持張望不信賴。
道功、禪功,如是二種,汝等自發得有諸相,取相說法,取相修法,豈為正道?
餘嘗聞活著真人言:欲修其德,重在煉己,何為己?戊己是也,戊己之性,在脾屬土,戊土屬正陽,己土性陰邪,土仆人之信性;子曰:人無信不立。修真之人,無信亦不得真,是故煉化無信、失期、背信之心,便是煉己,煉化陰質之土,則正陽信土乃立,而土性則全矣。
夢便是明顯即夢,夢中自明顯自夢。
善性與惡性,汝賦性而生,
陽心本靜,性主有為,通達神性,聰明天真,若棄私慾,則三毒滅,陽心孩童,天真自現;陽意有為,通達神明,以神性通達五臟,五臟諸臣,精華不竭,五臣朝心,名為歸元,實是歸合天真神性;陰心奪主,即欲奪神性也,若彼奪神性,則五元皆為之受損毒害,恣情貪嗔癡而無束縛,因而出錯,夭亡而死。
―
問:書上曾說,大道恒常,心作苦海,法為舟楫,岸名無求,如果冇法,何故過海?
答:若能誠意懺悔失德過罪,默唸聖賢,誠懇悔罪,然後誠意靜坐,安止身心,半晌之間,靈魂即回,若天賦靈魂宇量不敷,則須漸次涵養而滿足。
若於順境中,莫沉墮安閒,
身身相輪轉,心依性聚身。
陽心純真,專性靈靜,若人幼年時不能涵養陽心純真,陰心便漸入主位,諸欲漸增;陰心性劣而好粉飾過罪,不樂有為;心尚如此,何況四臣,四臣之陽亦被陽性所亂,恣情於欲,不尊天心,如是本身必病,心亦惑亂;四臣不得天真神性滋養,而受陰心之指令,是故世人多沉迷爭鬥鄉中,執迷不悟,離道失德;履踐天光,呼吸育清,不但於身,亦用於心也。
目光須長遠,勿迷於麵前,
問:如何禦臣?
或善或不善,不離汝心本,
心真則德真,德真則道純,
若彼學問者以此法為人解芥蒂,一不解根,二恐誤導,三者自大,若能善修其德,尚能夠善終,蓋因彼等不信因果,自說因果,不信存亡輪轉,妄言之罪,罪在其心,心認短識,說為真本,謬之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