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若能誠意懺悔失德過罪,默唸聖賢,誠懇悔罪,然後誠意靜坐,安止身心,半晌之間,靈魂即回,若天賦靈魂宇量不敷,則須漸次涵養而滿足。
道功、禪定,二種法實難兼修,若疇昔未學禪定與道功,一心隻修自所知法,則不能兼備,若前日修禪定,後日修道靜,則二種乃為混修,混修之人,比方二馬引車,分向而行,車必破壞,無有他果。
問:但是如果靈魂缺失呢?在靈魂不完整的狀況下又該如何辦?
或善或不善,不離汝心本,
問:要向哪位聖賢懺悔呢?我的恩師能夠嗎?
若以心機學問,當常做思惟,常觀常照,常覺自心所想,乃有些微定性,以其定效能夠攝想,如是名為除心機病,而實此法,不除病根;彼等學問者,以其思惟心識而成見地,恒持此意,乃定性,定性識心,名為放心,彼等以此二定矜持自心,彷彿常心,而實自芥蒂性猶在,彼等以定性在,故不犯病。
問:如何禦臣?
夢便是明顯即夢,夢中自明顯自夢。
ps.追更的童鞋們,免費的讚美票和起點幣另有冇有啊~515紅包榜倒計時了,我來拉個票,求加碼和讚美票,最後衝一把!
―
問:靈魂的能量又該如何添補呢?
陽心純真,專性靈靜,若人幼年時不能涵養陽心純真,陰心便漸入主位,諸欲漸增;陰心性劣而好粉飾過罪,不樂有為;心尚如此,何況四臣,四臣之陽亦被陽性所亂,恣情於欲,不尊天心,如是本身必病,心亦惑亂;四臣不得天真神性滋養,而受陰心之指令,是故世人多沉迷爭鬥鄉中,執迷不悟,離道失德;履踐天光,呼吸育清,不但於身,亦用於心也。
若常滿足,便是無求,以此養心,身便歸道。
比方有民氣修道,欲離人間,彼等頓時則遇各種困難,若彼心退不修,困難則消,亦如欲出水者,頓覺沉重,若能奮力向上,漸得出水安閒;人間誘人,困在水中,恣情悠遊,水深熾熱,漸不得出,水沸之時,一時俱死,名為存亡劫。
問:提及適誌,吾有一事不明:吾意欲心機學,為世人排憂解難,然不知從何動手。這邊既冇有學修心機學的,大多數人又持張望不信賴。
問:此說,類於佛性……
性光之說,在金丹南宗有此說,北宗無此說,彼說性光,即元神之光,此光無可見,如有白光或閃光,皆非元神光,無見色而明,不見光而明,此為彼等所說性光。
問:就教,修行煉心會有幾次當如何,偶然有所悟而空靈,一段時候後又**多了些?
答:學道者,當適誌於人間,若不適其誌,則違修行之願心,恐於妙理不得悟入,至於安隱,亦不得住;是故初學者當常習聖賢文章用以洗心養性,心得純安,能夠煉身。
答:心機學乃六根辨識中認識辨識,於六根識理不儘不全,尚不得自明,如何照明貳心?若不入靜定,則不明五根與六根之不同,亦不測意根當中覆成心根識心;認識之思,層層遞進,凡人不修自心,亦不修身,是故平生所用思識隻在粗淺層次,以認識辨識行動不同法,或移情彆思,或尋見心機,畢竟不測心識,縱見心識思惟,亦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