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
呼吸是非及天命,多少時候元陽散,如是諸事皆有因,疇昔諸世業習成。
丙申年三月初六記之。
劫長劫短,資訊來去,比方人間諸靈鬼類,得見疇昔諸仙及修者遺址,自化形象,或有人緣,隨賢聖資訊而感生,或隨諸仙遺址感生,彼等多不知此,故名號多同諸聖賢。
亦有精靈感人間人崇拜聖賢,因而化作彼形象,彼等有二種法,一者如人敬愛,彼等亦敬愛聖賢,是故化為聖賢身相,亦是敬愛,二者貪慾聖賢之高名,假變聖賢,利誘世人。
比方人間人死,骨肉所載一縷幽精之氣,精氣中有知識資訊,精載其信,氣載其息,是故交身後,安葬骨肉處,乃有其一縷精氣常在,如有靈眼人,以其精氣感通,乎自我神性,因而心中乃見彼死者精氣所現之相,此相則名資訊,乃骨肉所載,非魂識未轉。
眾生身故,心識藏匿,至於識海,本來不滅,是故乃說,已生之事,永不能滅,已成之事,無可變動,過往久矣,自眾生第一世輪轉,隨其認識心所生愛憎棄取,各自做業,或善或惡,或進或退,於人間存亡中,隨時到處,皆在妙三昧地,無暫離時。
非其人自欲倒置,彼人疇昔世所行業緣龐大,兩舌妄言,生而無信,機巧舌語,生性猜疑,心口不一,身麵心性,對峙而生,善習惡習,感業報成,不善惡習,亦隨業生,至於和合,重生有性,大習定命,小習為性,百千習合,根器神性,名為班駁。
重重三昧地,種類彆類分,比方大千界,諸境地分解,
生身為男或為女,身量修短或肥瘦,虎倀膚色為多麼,色分量皆為命,
觀此人間,少有人身後魂識不轉者,然精通靈者,以粗糙靈眼,觀見氣色,成象於認識內,彼無知者,自發得見鬼靈也,彼等非靈,精氣罷了,若以肉眼觀之,則必不能見,彼等資訊,非是陰靈,實是一縷精氣,骨肉地點,彼即在此,雖不傷人,亦屬陰氣也。
大身之神通,或複小身通,彼等境地相,等觀無不同,
於此妙明心,三昧境重重,千億天下內,眾生存亡續,
又有靈眼重者,不但能見資訊,亦能見陰靈,而陰靈則以精氣為命,彼資訊者,不能離骨肉之地點,因地氣而存,地氣若散,彼息即滅,資訊者,若夫書庫,通靈人能夠讀取其影象,自感為交換,然所聽聞不能儘信,比方一石像,有彆外人丹青其身,又有鳥獸糞汙其身,資訊乃精氣也,如鏡照影,所見所曆皆能載之,與資訊通靈,所見不但其平生認識,亦有彆外資訊之所感染。
太虛以內,大千天下,展轉生滅,出人間者,亦各自成界,暫歸無我,等太虛住,若無妙心三昧,無妙天眼,則不能見彼等太虛境地方丈者。
所生之身,緣業感通,或有五種神通,或有二三,或無神通,或大身有通,或小身有通,或身無形色,或身無形色,或身為性子,或身為氣質,或身為靈質,或身為識質,或有六根,或有五根,或三或四,或獨一根,如是各種業身隨緣感生,其類神性,聚意生識,識想為心。
身如須彌峰,或如微塵者,彼等心識處,等量無不同,
天下劫中,比方炎夏,眾生心中,多有熱惱,如是之時,人間喧鬨,彷彿繽紛,已遠善道,當此時節,諸得道者,亦不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