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複真行者,淺者難矜持,
如是貪者罪人亦能為此上妙之事,何況人間諸有德人?若勤奮正行,起正念而持正心,純德之性,念念增加,垂垂即成統統境地,亦因德行,能不墮諸境地,是故諸境地成時,亦諸境地滅時,而於其心,見統統境地,亦了統統境地,統統境地性,清楚在心,統統境地事,瞭然於智,是故能善巧行事。
瑤池即仙尊,妙化不思議,
人間離妄,能持正心而不為妄圖擺盪,名為真人,又複有人,感通道性,比方人目照見遠山,雖未登山,亦名見真,如是行持,至於頂地,名為真人,而實猶未入真諦海,幻說辭也,至於彼人,自成境地,自解存亡,自化一境,亦名真人,自境地名號耳,若複彼人,能自圓悟,解儘道性,畢竟和合,因而通悟統統境地真諦,如是地步,乃名真人,至於仙品,乃名天仙。
住聖賢識海,妙智解諸難,
自發即自見,何必尋此岸,
不儘天仙根,統統劫無儘,
歡樂而獎飾,無明生妄眼,
如是不思議,非諸法可得,
頌:
四者憑修行之功,內凝精力,涵養仙胎而成仙體,仙體既成,乃五通,仙體在身,則有神通,仙體若離,身住無離,若仙體滅,神通亦滅,此乃化身棄凡身之法,以其未能離開凡身,故號地仙。
而此三世身,皆不離我真,
應誌向天仙,自成造物者。
真幻亦無礙,善惡亦能含,
若欲說仙,必先說人,若欲說人,必說人間,若說人間,必說三界,若說三界,必說六道,若說六道,必說眾生,如是說仙,即說人間各種,說統統眾生,說統統眾生存亡人緣,說人間成滅人緣,說眾生類彆人緣,說人緣流轉法。
受聖賢之見,以真諦破邪,
如是人間,有二大界,一為有色,一為無色,無色空界,亦有諸不同,有色界中,亦有不同,大類有二,一為著欲,一為離欲,於著欲界複有二界,一為天天下,一為大家間,而於此有色界中,有胎、卵、濕、化四種出世之事。
身行即道行,心性即道性,
第一等地仙,雖名地仙,實乃天仙子也,彼等或修功,或不修功,然因德行通道情,故能深聰明,能深解道妙,雖彼等或成神仙體,或不成神仙體,皆不留意仙之位,直入第一等無上天瑤池地,故說此等仙最為可貴,亦難說其法,天仙之道,本無諸法,參乎道情,修乎德行,凡身便是道身,如是不思議難事,非餘外諸仙所能妙入,故交間無天仙法。
第二等地仙,乃為上品,形神俱妙,一元神性為體,亦能參乎造化之妙,其成績神仙時,為神仙中最上一品,能為諸仙之長。
此真妙難尋,自發而不見,
統統諸功法,但為陶鑄也,
慧目本圓照,固執不開眼,
於人間中,乃有五類仙,名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此五類名號,隻為說人中越者因量彆離,存精煉氣不得法,於其靈性,偶得哺育,因而形滅而神魂清靈入鬼,暫不存亡,人中稱之鬼仙,以常鬼眾尚不清靈,斯須複死罷了。
比方有人常生妄圖,恐人害己,如是常想,則見害者呈現,或於夢中,或於白日,心想重故,重視其事,因而心神流注其念,念久成相,非實在有,而於其人自所感知,則如實在,是故此等人則現非常事,現倒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