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翰詹大考,是清朝專屬翰林院和詹事府官員的測驗,本無按期,乾隆朝共有十次,大抵是六年一次。擅文賦者常常是以得用,翰林詹事官員不似六部各有實權,自四品翰林學士至六品詹事府中允,皆是撰寫朝廷文章的詞臣,故而在翰林中,一次從七品編修升至五品侍讀侍講這類先例,卻也很多見。少數大考成績極其優良者,乃至能夠一次升到四品,做到從四品的侍讀學士或侍講學士,故而阮元、盧蔭溥等人聽了,也都躍躍欲試。
孫星衍問道:“南園先生,那山西府縣官員,莫非大家都是和珅翅膀不成?想他和珅即便權勢再大,也不至如此啊?”
呼什圖說完這話,便即拜彆,阮元隻好再行拜彆。
一個半月後,朝廷俄然頒下詔令:山西山東諸省,倉廩充分,存銀無虧,內閣學士尹壯圖妄稱虧空、挾詐欺公,依律當論斬決。而乾隆這時卻網開一麵,稱不該因言廢人,亦無妨以謗為規。終究免了尹壯圖極刑,降為禮部主事,從二品貶到了六品。
尹壯圖道:“我不曉得,聽聞他二人來往未幾,更何況,當日我隻是建議皇上加派旗人大臣與我同去,並未明言要慶成同去啊?”
盧蔭溥笑道:“繹堂,大考歸大考,可之前有一事,你可得說清楚。你是阿中堂之孫,這事你入翰林時就應當奉告他們。我覺得這是你本身的事,故而不言,你卻為多麼了半年,才讓他們一一得知?你說你這杯酒,該不該罰?”胡長齡、劉鐶之也連宣稱是。
“可到了府庫,我卻發明,庫房當中的存銀,竟和賬上所載分厘不差。我為了怕他們作偽,讓他們翻開了一些銀錠封皮,可此中的銀錠也無涓滴不當之處。又去查糧倉,存糧也自充沛。我在山西做過學政,深知大同府虧空猶重,實在是不知這府庫怎的過了數年,便充分仍舊,再無虧欠了。以後去山西佈政使司,去山東,也是普通景象。這……這絕無能夠啊?”
楊吉忿忿道:“他這不是把本身和皇上相提並論了嗎?還是說……伯元,你說和珅會不會另有彆的意義?”
“可就在此時,皇上從圓明園來了口諭,說貢士入京趕考,殊為不易,特許未完卷的貢士,再多寫三行字,隻是不得再行超出。若三行字能夠完卷,就給燭一隻,當下便取了燭來。金門當時本來所剩未幾,這一賜燭,便在三行以內完捲了,傳臚之時才授得探花。金門他自幼貧寒,少年時眼睛又受過傷,常日也不知受了外人多少白眼。眼看皇上對他有恩,自是倍加感激,這些日子更是夜以繼日,用心攻讀經史。我看啊,他就等著大考一舉名列上等,好酬謝皇上賜燭之恩呢。”
江鎮鴻打斷道:“另有一事,你常在這行館,隻恐外人見了,便會說你落第入仕,滿是因江家之故。也罷,眼看著皇上萬壽盛典,江家也要幫手籌辦一些,這些事你也幫不上忙。眼看你在京中,也做上官了,今後的事母舅也不能勉強,便即去吧。”
阮元不善喝酒,故而換了茶,眼看敬茶三杯,盧蔭溥不由笑道:“伯元,還是你有出息,你這中了進士不過一年便授了編修。愚兄我在翰林待了八年,竟還未得一次升遷呢。”
胡長齡道:“伯元,瑟庵你我倒是熟悉,金門我聽人說,另有一番故事。當日殿試之時,金門表情衝動,成果眼看日落,仍未完卷。按朝廷定規,此時便要收卷,當日禮部尚書常青在場,見他筆跡清秀,一時不忍,想讓他多寫一些。王中堂看過他所寫筆墨,也是這般觀點,但王中堂一貫至公忘我,故而縱有惜才之心,也不能違了軌製,眼看便要收了他卷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