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以是能長且久者,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聽之不聞,名曰希﹔
大道廢,有仁義﹔聰明出,有大偽﹔
是以賢人抱一為天下式。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厥後。
知名六合之始﹔馳名萬物之母。
其次,畏之﹔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世人皆不足,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老子:「品德經」:第十五章
老子:「品德經」:第八章
玄牝之門,是謂六合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弱其誌,
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
儽儽兮,若無所歸。
混兮其若濁﹔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曠兮其若穀﹔
古之善為道者,奧妙玄通,深不成識。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世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猶兮若畏四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老子:「品德經」:第五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一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夫唯不成識,故強為之容:
不見可欲,使民氣穩定。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虛其心,
儼兮其若容﹔
澹兮其若海﹔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老子:「品德經」:第四章
何謂寵辱若驚。
老子:「品德經」:第十四章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
何謂貴大患若身。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其次,親而譽之﹔
不自矜,故長。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天然」。
天長地久。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是以賢人之治,
《品德經》——《老子品德經》
老子:「品德經」:第十章
搏之不得,名曰微。
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不知常,妄作凶。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是非相形,
善之與惡,相去如何。
老子:「品德經」:第十六章
飂兮若無止。
不自伐,故有功﹔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實其腹,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章
不自是,故彰﹔
萬物並作,吾以觀複。
公乃全,全乃天,
恒也。是以賢人處有為之事,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老子:「品德經」:第一章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老子:「品德經」:第六章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老子:「品德經」:第三章
是以賢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處世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不尚賢,使民不爭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二章
老子:「品德經」:第十三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唯之與阿,相去多少。
揣而銳之,不生長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