埏埴覺得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不貴可貴之貨,使民不為盜﹔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夫兵者,不祥之器,
道常知名。
老子:「品德經」:第三章
荏弱勝剛烈。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或強或羸﹔或挫或隳。
視之不敷見,聽之不敷聞,用之不敷既。
殺人之眾,以哀思泣之,克服以喪禮處之。
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是以聖報酬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處實在,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敦兮其若樸﹔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整天。
是以賢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弱其誌,
虛其心,
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
雄師以後,必有凶年。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二章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昔之得一者: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
是以賢人之治,
天下神器,不成為也,不成執也。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往而不害,安平泰。
上義為之而有覺得。
大道廢,有仁義﹔聰明出,有大偽﹔
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金玉合座,莫之能守﹔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三章
悠兮其貴言。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為有為,則無不治。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知名之樸。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恒也。是以賢人處有為之事,
老子:「品德經」:第十九章
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
我獨泊兮,其未兆﹔
老子:「品德經」:第十八章
不自矜,故長。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
吾以是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為天下穀,常德乃足。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地無以寧,將恐廢﹔
其事好遠。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五章
其次,畏之﹔
飂兮若無止。
愛國治民,能有為乎。
魚不成脫於淵,國之利器不成以示人。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譽無譽。
善之與惡,相去如何。
複歸於樸,樸散則為器。
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渙兮若冰之將釋﹔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七章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夫樂殺人者,則不成得誌於天下矣。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九章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揣而銳之,不生長保。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執大象,天下往。
知名之樸,夫亦將不欲。
繩繩兮不成名,複歸於無物。
玄牝之門,是謂六合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夫唯不成識,故強為之容:
強其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