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賢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鑿戶牖覺得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上善若水。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整天。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是以賢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六章
善結無繩約而不成解。
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神得一以靈﹔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善之與惡,相去如何。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故處置於道者,同於道﹔
為有為,則無不治。
希言天然。
強行者有誌。
六合以是能長且久者,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
此三者覺得文,不敷。
六親反麵,有孝慈﹔國度昏亂,有忠臣。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一章
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老子:「品德經」:第十一章
死而不亡者壽。
天長地久。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老子:「品德經」:第十四章
老子:「品德經」:第十三章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繁華而驕,自遺其咎。
偏將軍居左,大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
天乃道,道乃久,冇身不殆。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老子:「品德經」:第十二章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天然」。
複歸於樸,樸散則為器。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是以君子整天行不離輜重。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一章
強其骨。
不自矜,故長。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萬物並作,吾以觀複。
道常有為而無不為。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五章
不自見,故明﹔
知名六合之始﹔馳名萬物之母。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為上。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老子:「品德經」:第十六章
吾以是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處世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其次,畏之﹔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九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
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譽無譽。
非以其忘我邪。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世人皆不足,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揣而銳之,不生長保。
滿足者富。
《品德經》——《老子品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