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五章
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是以賢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六章
不言之教,有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老子:「品德經」:第六十章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夫唯嗇,是謂早服﹔
是以賢人不可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故道生之,德畜之﹔
我好靜,而民自正﹔
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以其生之厚。
不成得而貴,不成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風雅無隅﹔
大音希聲﹔
為學日趨,為道日損。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覺得和。
老子:「品德經」:第六十六章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
故建言有之:
大器晚成﹔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六章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慎終如始,則無敗露。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二章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有為而無不為。
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有為之無益。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故賢人雲: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二章
是以賢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美言能夠市尊,美行能夠加人。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故立天子,置三公,
道隱知名。
夫二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明白若辱﹔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奠不輟。
整天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老子:「品德經」:第六十一章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章
夫何故。
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財賄不足﹔是為盜誇。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一章
質真若渝﹔
建德若偷﹔
生之徒,十有三﹔
故以身觀身,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敷以取天下。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八章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章
不如坐進此道。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覺得教父。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是以賢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老子:「品德經」:第六十二章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八章
大邦者下賤,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未知雌雄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七章
早服謂之重積善﹔重積善則無不克﹔
民之處置,常於幾成而敗之。
賢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