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而驕,自遺其咎。
穀無以盈,將恐竭﹔
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世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公乃全,全乃天,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四章
吾何故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道常知名。
恒也。是以賢人處有為之事,
愛國治民,能有為乎。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善數不消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成開,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唯之與阿,相去多少。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荏弱勝剛烈。
昔之得一者: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章
不失其所者久。
始製馳名,名亦既有,
老子:「品德經」:第十四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六合以是能長且久者,
為有為,則無不治。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老子:「品德經」:第五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是以賢人抱一為天下式。
上德有為而無覺得﹔
天下神器,不成為也,不成執也。
夫亦將知止,知止能夠不殆。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
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太上,不知有之﹔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是以賢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地無以寧,將恐廢﹔
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金玉合座,莫之能守﹔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二章
其事好遠。
上仁為之而無覺得﹔
孰為此者。
老子:「品德經」:第十一章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則攘臂而扔之。
繩繩兮不成名,複歸於無物。
渙兮若冰之將釋﹔
魚不成脫於淵,國之利器不成以示人。
視之不敷見,聽之不敷聞,用之不敷既。
下德有為而有覺得。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五章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貴可貴之貨,使民不為盜﹔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
善之與惡,相去如何。
不尚賢,使民不爭
誠全而歸之。
猶兮若畏四鄰﹔
處實在,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敦兮其若樸﹔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一章
是以君子整天行不離輜重。
埏埴覺得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老子:「品德經」:第三章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周行而不殆,可覺得六合母。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古之善為道者,奧妙玄通,深不成識。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老子:「品德經」:第一章
或強或羸﹔或挫或隳。
知常容,容乃公,
其次,畏之﹔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視之不見,名曰夷﹔
神得一以靈﹔
飂兮若無止。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