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以是能長且久者,
是謂微明。
希言天然。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
大道泛兮,其可擺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整天。
強其骨。
是以賢人去甚,去奢,去泰。
儽儽兮,若無所歸。
天長地久。
是以賢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保此道者,不欲盈。
往而不害,安平泰。
老子:「品德經」:第九章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吾以是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五章
善之與惡,相去如何。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老子:「品德經」:第十五章
其次,侮之。
我獨泊兮,其未兆﹔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世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老子:「品德經」:第四章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章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視之不敷見,聽之不敷聞,用之不敷既。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孰為此者。
豫兮若冬涉川﹔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下德有為而有覺得。
高低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品德經」:第六章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夫亦將知止,知止能夠不殆。
強行者有誌。
知名六合之始﹔馳名萬物之母。
周行而不殆,可覺得六合母。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古之善為道者,奧妙玄通,深不成識。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荏弱勝剛烈。
滌除玄鑒,能無疵乎。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八章
恒也。是以賢人處有為之事,
不知常,妄作凶。
非以其忘我邪。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不尚賢,使民不爭
是以賢人之治,
誠全而歸之。
搏之不得,名曰微。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厥後。
故處置於道者,同於道﹔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金玉合座,莫之能守﹔
老子:「品德經」:第十二章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弱其誌,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其次,親而譽之﹔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六章
悠兮其貴言。
視之不見,名曰夷﹔
老子:「品德經」:第十一章
何謂貴大患若身。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上義為之而有覺得。
滿足者富。
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
世人皆不足,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上仁為之而無覺得﹔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