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大象,天下往。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三章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混兮其若濁﹔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弱其誌,
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常使民無知無慾。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為上。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是謂襲明。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是非相形,
不自見,故明﹔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一章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下德有為而有覺得。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老子:「品德經」:第十二章
此三者不成致詰,故混而為一。
絕仁棄義,民複孝慈﹔
天得一以清﹔
是以賢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世人皆不足,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地無以寧,將恐廢﹔
是以賢人抱一為天下式。
實其腹,
善結無繩約而不成解。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六合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賢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何謂貴大患若身。
不見可欲,使民氣穩定。
或強或羸﹔或挫或隳。
不自矜,故長。
複歸於樸,樸散則為器。
老子:「品德經」:第十八章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六章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九章
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
老子:「品德經」:第七章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
為有為,則無不治。
澹兮其若海﹔
吾以是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善有果罷了,不以取強。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章
天乃道,道乃久,冇身不殆。
非以其忘我邪。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章
處實在,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故能成其私。
滌除玄鑒,能無疵乎。
其事好遠。
穀得一以生﹔
為天下穀,常德乃足。
搏之不得,名曰微。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是以賢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章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老子:「品德經」:第五章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品德經」:第十五章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
雄師以後,必有凶年。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保此道者,不欲盈。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善數不消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成開,
故有之覺得利,無之覺得用。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不尚賢,使民不爭
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