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
上仁為之而無覺得﹔
是以賢人之治,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上善若水。
穀無以盈,將恐竭﹔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無執,故無失。
故道生之,德畜之﹔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故滿足之足,常足矣。
保此道者,不欲盈。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神無以靈,將恐歇﹔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萬物並作,吾以觀複。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何謂貴大患若身。
天乃道,道乃久,冇身不殆。
昔之得一者: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七章
是謂襲明。
建德若偷﹔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一章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厥後。
混兮其若濁﹔
老子:「品德經」:第一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六合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平,動而愈出。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廣德若不敷﹔
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夫何故。
知常容,容乃公,
是以賢人不可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偏將軍居左,大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
何謂寵辱若驚。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禍莫大於不滿足﹔咎莫大於欲得。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殺人之眾,以哀思泣之,克服以喪禮處之。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章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不言之教,有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五章
道常有為而無不為。
故有之覺得利,無之覺得用。
善之與惡,相去如何。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是以賢人去甚,去奢,去泰。
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
大道廢,有仁義﹔聰明出,有大偽﹔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夫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二章
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
地得一以寧﹔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視之不敷見,聽之不敷聞,用之不敷既。
愛國治民,能有為乎。
故處置於道者,同於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夫亦將知止,知止能夠不殆。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不知常,妄作凶。
吉事尚左,喪事尚右。
老子:「品德經」:第十四章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
大音希聲﹔
六親反麵,有孝慈﹔國度昏亂,有忠臣。
非以其忘我邪。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地無以寧,將恐廢﹔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