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不足,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非以其忘我邪。
飂兮若無止。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老子:「品德經」:第四章
誠全而歸之。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無執,故無失。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七章
不貴可貴之貨,使民不為盜﹔
故道生之,德畜之﹔
殺人之眾,以哀思泣之,克服以喪禮處之。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
是謂襲明。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二章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是以賢人之治,
孰為此者。
六合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平,動而愈出。
穀得一以生﹔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開其兌,濟其事,畢生不救。
夫樂殺人者,則不成得誌於天下矣。
夫亦將知止,知止能夠不殆。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覺得和。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夫兵者,不祥之器,
地無以寧,將恐廢﹔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九章
則攘臂而扔之。
複歸於樸,樸散則為器。
老子:「品德經」:第十八章
吉事尚左,喪事尚右。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聽之不聞,名曰希﹔
知常容,容乃公,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始製馳名,名亦既有,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有為而無不為。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是以賢人去甚,去奢,去泰。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猶兮若畏四鄰﹔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整天。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常使民無知無慾。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雄師以後,必有凶年。
知名之樸,夫亦將不欲。
大道廢,有仁義﹔聰明出,有大偽﹔
吾何故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善結無繩約而不成解。
弱其誌,
上德有為而無覺得﹔
此三者覺得文,不敷。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渙兮若冰之將釋﹔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大道泛兮,其可擺佈。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一章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夷道若纇﹔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七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一章
天得一以清﹔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搏之不得,名曰微。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荏弱勝剛烈。
故有之覺得利,無之覺得用。
金玉合座,莫之能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