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販藥指南_第41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從夜達明,胡風浩浩兮暗塞營。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彆子兮歸故裡,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抬頭兮訴蒼蒼,胡為生我兮獨罹此殃!

作者平生

蔡琰,字文姬,陳留人。蔡琰之父蔡邕,為東漢末年聞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音樂家。蔡邕所著《琴操》一書,曾對《高山流水》、《廣陵散》等漢族名曲在後代的廣為傳播進獻甚巨。《後漢書·列女傳》稱蔡琰“博學而有才辯,又妙於樂律”。在父親的熏陶下,蔡琰自幼愛好音樂,並有較深的成就。《後漢書》李賢注引劉昭《小童傳》中說,“邕夜鼓琴,弦絕。琰曰:第二絃。邕曰:偶得之耳。故斷一弦問之,琰曰:第四弦。並不差謬。”

厥後曹操問蔡琰,“傳聞夫人家暮年藏書甚多,戰亂中都已喪失,不知還能回想起來多少?”蔡琰答道:“暮年先父留下的文籍有四千餘卷,顛末事情,都已喪失,能回想起來的,大抵隻要四百多捲了。”蔡琰回家後把能記起來的各卷書親身寫出來,送去與曹操的藏書查對,成果根基冇有弊端和遺漏。可見蔡琰才情之高。

重金贖迴文姬,因而她寫下了聞名長詩《胡笳十八拍》,論述了本身平生不幸的遭受。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固然各有分歧,但都反應了蔡文姬思念故裡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度衝突的痛苦表情。音樂委宛哀痛,扯破肝腸。

雁南征兮欲寄邊心,雁北歸兮為得漢音。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彌深。

******************************************************************************

南宋滅亡後,全中國的漢人都做了亡國奴。南宋遺民墨客汪元亮為身在獄中的文天祥彈奏《胡笳十八拍》,以抒江山破裂之“無窮之哀”。這一期間,《胡笳十八拍》在前南宋的舊臣逸官方很快傳播開來。按照《琴書大全》的記錄,此曲引發了空前的共鳴。有人說,“怊悵悲忿,思怨昵昵,多少情,儘寄《胡笳十八拍》。”並呈現瞭如“拍拍《胡笳》中音節,燕山孤壘心石鐵”和“蔡琰思歸臂欲飛,援琴奏曲不堪悲”等感念舊國的詩句。

《胡笳十八拍》是古樂府琴曲歌辭,一章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應的主題是“文姬歸漢”。漢末戰亂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達十二年之久,她身為左賢王妻,卻非常思念故裡,當曹操派人接她回本地時,她又不得不分開兩個孩子,回籍的高興被骨肉拜彆之痛所淹冇,表情非常衝突。

《胡笳十八拍》隻是一首琴曲,雖表達的是悲怨之情,但也是“浩然之怨”。宋亡後,或許恰是有這類傳播遍及的“不堪悲”、充滿“浩然之怨”的曲子,纔有了“心石鐵”的對峙到底,從而使種族和文明的血脈不斷於縷,不竭持續下去。八十多年後,當抗元的兵戈縱橫於江南江北的時候,種族與文明終得以重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