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_第13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人君者無道,則內殘暴其民,而外侵欺其鄰國。內殘暴則民產絕,外侵欺則兵數起。民產絕則牲口少,兵數起則士卒儘。牲口少則兵馬乏,士卒儘則軍危殆。兵馬乏則將馬出,軍危殆則近臣役。馬者,軍之大用,郊者,言其近也。今以是給軍之具於將馬近臣,故曰:天下無道,兵馬生於郊矣。

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以是意想者皆謂之象也。今道雖不成得聞見,賢人執其見功以處見其形,故曰: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凡理者,周遭、短長、麤靡、堅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後物可得道也。故定理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後衰者,不成謂常。唯夫與六合之判辨也具生,至六合之消逝也不死不衰者謂常。而常者,無攸易,無定理,無定理非在於常,是以不成道也。賢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但是可論,故曰: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仁者,謂此中間欣然愛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報也。故曰:上仁為之而無覺得也。

所謂方#5者,外內呼應也,言行相稱也。所謂廉者,必存亡之命也,輕恬資財也。所謂直者,義必公道,公心不偏黨也。所謂光者,官爵高貴,衣裘絢麗也。今有道之士,雖中外信順,不以非謗窮墮,雖死節輕財,不以侮罷羞貪,雖義端不黨,不以去邪罪私,雖勢尊衣美,不以誇賤欺貧。其故何也?使迷途者而肯聽習問知,即不成迷也。今世人之以是欲勝利而反為敗者,生於不知事理而不肯問知而聽能。世人不肯問知聽能,而賢人強以其禍敗適之,則怨。世人多而賢人寡,寡之不堪眾,數也。今行動而與天下之為讎,非滿身長生之道也,是以行軌節而舉之也。故曰: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人有欲則計會亂,計會亂而有欲甚,有欲甚則邪心勝,邪心勝則事輕絕,事輕絕則禍難生。由是觀之,禍難生於邪心,邪心誘於可欲。可欲之類,進則教良民為奸,退則令善人有禍。奸起則上侵弱君,禍至則民人多傷。但是可欲之類,上侵弱君而下傷群眾。夫上侵弱君而下傷群眾者,大罪也。故曰:禍莫大於可欲。是以賢人不引五色,不淫於聲樂,明君賤玩好而去淫麗。人無毛羽,不衣則不犯寒。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以腸胃為底子,不食則不能活。是以不免於欲利之心,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憂也。故賢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虛,則不憂矣。世人則不然,大為諸侯,小餘令媛之資,其欲得之憂不除也,胥靡有免,極刑時活,今不滿足者之憂,畢生不解,故曰:禍莫大於不滿足。故欲利甚於憂,憂則疾生,疾生而聰明衰,聰明衰則失度量,失度量則妄行動,妄行動則禍害至,禍害至而疾嬰內,疾嬰內則痛禍薄外,則苦痛雜於腸胃之間,苦痛雜於腸胃之間則傷人也憯,憯則退而自咎,退而自咎也生於欲利,故曰:咎莫憯於欲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