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_第18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觀行

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獎懲。循天則用力寡而功立,順人則科罰省而令行,明獎懲則伯夷、盜蹠穩定。如此,則白黑分矣。治國之臣,效功於國以履位,見能於官以受職,極力於衡量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勝其官,輕其任,而莫懷餘力於心,莫負兼官之責於君。故內無伏怨之亂,外無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乾,故莫訟。使士不兼官,故伎長。令人分歧功,故莫爭訟。爭訟止,技長立,則強弱不轂力,冰炭分歧形,天下莫得相傷,治之至也。

明主立可為之賞,設可避之罰。故賢者勸賞而不見子胥之禍,不肖者少罪而不見傴剖背,盲者處平而不遇深谿,愚者守靜而不陷險危。如此,則高低之恩結矣。古之人曰:其心難知,喜怒難中也。故以表示目,以鼓語耳,以法教心。君人者釋三易之數而行之一難知之心#2,如此則怒積於上,而怨積於下,以積怒而禦積怨則兩危矣。

註釋:

明主堅內,故不不對。失之近正不亡於遠者無有,故周之奪殷也,拾遺於庭,使殷不遺於朝,則周不敢望秋毫於境,而況敢易位乎。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故臨之而法,去之而思。堯無膠漆之約於當世而道行,舜無置錐之地於後代而德結。能立道於往#1古,而垂德於萬世者,之謂明主。

人主離法失人,則危於伯夷不妄取,而不免於田成、盜蹠之耳可也。今天下無一伯夷,而奸人不斷世,故立法度量。度量信則伯夷不失是,而盜蹠不得非。法清楚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眾不得暴寡。托天下於堯之法,則貞士不失分,奸人不徼倖。寄令媛於羿之矢,則伯夷不得亡,而盜蹠不敢取。堯明於不失奸,故天下天真。羿巧於不失發,故令媛不亡。邪人不壽,而盜蹠止,如此,故圖不載宰予,不舉六卿。書不著子胥,不明夫差。孫、吳之略廢,盜蹠之心伏。人主甘服於玉堂當中,而無橫眉切齒傾取之患。人臣垂拱金城以內,而無扼捥聚唇嗟唶之禍。服虎而不以柙,禁奸而不以法,塞偽而不以符,此賁、育之所患,堯、舜之所難也。故設柙非以是備鼠也,以是使膽小能服虎也。立法非以是備曾、史也,以是使庸主能止盜蹠也。為符非以是豫尾生也,以是使世人不相謾也。不獨待比乾之死節,不幸亂臣之無詐也,持怯之所能服,握庸主之所易守。當今之世,為人主忠計,為天下結德者,利莫善於如此。故君人者無亡國之圖,而忠臣無失身之畫。明於尊位必賞,故能令人極力於衡量,死節於官職。通賁、育之情,不以死易生,惑於盜蹠之貪,不以財易身,則守國之道畢備矣。

釋儀的而妄發,雖中小不巧。釋法製而妄怒,雖殛斃而奸人不恐。罪生甲,禍歸乙,伏怨乃結。故至治之國,有獎懲而無喜怒,故賢人極。有刑法而死,無螫毒,故奸人服。發矢中的,獎懲當符,故堯複活,羿複立。如此,則上無殷、夏之患,下非常乾之禍,君高枕而臣樂業,道蔽六合,德極萬世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