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處衍『名』字,據迂評本、淩瀛初本刪。
#4此處脫『易』字,據迂評本、淩瀛初本補。
明君之以是建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時,二曰民氣,三曰技術,四日勢位。非天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逆民氣,雖賁、育不能儘人力。故得天時則務而自生,得民氣則不趣而自勸,因技術則不急而自疾,失勢位則不推動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天然之道,行毋窮之令,故曰明主。
#2此處脫『心』字,據迂評本、淩瀛初本補。
註釋:
功名
#3此處脫『民』字,據迂評本、淩瀛初本補。
聖王之立法也,其賞足以懲惡,其威足以勝暴,其備足以必完法。治世之臣,功多者位尊,力極者賞厚,情儘者名立。善之生如春,惡之死如秋,故民勸死力而樂縱情,此之謂高低相得。高低相得,故能利用力者自極於衡量,而務至於任鄙。兵士出死,而願為賁、育。守道者皆懷金石之心,以死子胥之節。用力者為任鄙,戰如賁、育,守為金石,則君人者高枕而守己完矣。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於六合而萬物備,曆心於山海而國度富。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高低交樸,以道為舍。故長利積,大功立,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
安術有七,危道有六。安術:一曰獎懲隨是非,二曰禍福隨善惡,三曰死生隨法度,四曰有賢不肖而無愛惡,五曰有愚智而不過譽,六曰有尺寸而偶然度,七曰有信而無詐。
安危
用人
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輕,以其所難止其所易。故君子與小人俱正,盜蹠與曾、史俱廉。何故知之?夫貪盜不赴谿而掇金,赴谿而掇金則身不全。賁、育不量敵則無勇名,盜蹠不計可則利不成。
守道
大抵
古之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鏡觀麵。智短於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鏡無見疵之罪,道無明過之怨。目失鏡則無以正鬚眉,身失道則無以知利誘。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己。董安於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故以不足補不敷,以長續短之謂明主。
明主立可為之賞,設可避之罰。故賢者勸賞而不見子胥之禍,不肖者少罪而不見傴剖背,盲者處平而不遇深谿,愚者守靜而不陷險危。如此,則高低之恩結矣。古之人曰:其心難知,喜怒難中也。故以表示目,以鼓語耳,以法教心。君人者釋三易之數而行之一難知之心#2,如此則怒積於上,而怨積於下,以積怒而禦積怨則兩危矣。
人主不自刻以堯,而責人臣以子胥,是幸殷人之儘如比乾,儘如比乾則上不失、下不亡。不權其力而有田成,而幸其身儘如比乾,故國不得一安。廢堯、舜而立桀、紂則人不得樂所長而憂所短。失所長則國度無功,守所短則民不樂生,以無功禦不樂生,不成行於齊民。如此,則上無以使下,下無以事上。
天下有信數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舉,三曰強有所不能勝。故雖有堯之智,而無世人之助,大功不立。有烏獲之勁,而不得人助,不能自舉。有賁、育之強,而無神通,不得長生。故世有不成得,事有不成成。故烏獲輕千鈞而重其身,非其身重於千鈞也,勢不便也。離朱易百步而難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遠也,道不成也。故明主不窮烏獲以其不能自舉,不困離朱以其不能自見。因可勢,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時有滿虛,事有短長,物有存亡,人主為三者發喜怒之色,則金石之士離心焉。賢聖之撲淺深矣。故明主觀人,不令人觀己。明於堯不能獨成,烏獲之不能自舉,賁、育之不能自勝,以法衛則術行之道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