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_第19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倒言七右經

挾智六

論使五

內儲說上七術

一曰。殷之法,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子貢曰:棄灰之罪輕,斷手之罰重,前人何太毅也?毅,酷也。曰:無棄灰所易也,斷手所惡也,行所易不關所惡,前人覺得易,故行之。

一曰。晏子聘魯,哀公問曰:語曰:莫三人而迷。發難不與三人謀,必知利誘也。今寡人與一國慮之,魯不兔於亂,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謂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覺得眾矣,故曰莫三人而迷。今魯國之羣臣以千百數,一言於季氏之私,人數非不眾,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

龐恭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但是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於市,議臣者過於三人,願王察之。龐恭從邯鄲反,竟不得見。

觀光一

數見久待而不任,奸則鹿散。謂人數見於君,或複久待,雖不任用,外人則謂此得主之意,終不敢為奸,如鹿之散。令人問他則不鬻私。謂使此雖知其所為,陽若不知,更試以他事。或問之彆人,不敢齋其私矣。鬻,猶售。是以龐敬還公大夫,龐敬使市者不為奸,故還大夫而警之。而戴罐詔視輼車。戴讙欲知奉筍者,更使視輼車。周主亡玉簪,周主故亡玉簪,以求神明之譽也。商太宰論牛矢。太宰詭論牛矢,以求雜察之名也。

挾智而問,則不智者至。挾己所智而有所問,則雖不智者莫不皆智也。深智一物,眾隱皆變。於一物智之能深,則眾隱伏之物,莫穩定而露見。其說在昭侯之握一爪也。握爪佯亡以驗擺佈之誠。故必南門而三鄉得。必審南門之牛犯苗,而三鄉之犯者皆得其情實。周主索曲杖而羣臣懼,私得曲杖,羣臣聳懼。卜皮事庶子,使庶子愛禦史,便得彼陰懼也。西門豹詳遺轄。謀遺其轄,欲取腐敗之稱也。

夫矢來有鄉,鄉,方也。有來從之方。則積鐵以備一鄉。謂聚鐵於身以備一處,即甲之不全者也。矢來無鄉,則為鐵室以儘備之。謂甲之全者,自首至足無不有鐵,故曰鐵室。備之則體不傷。故彼以儘備之不傷,此以儘敵之無奸也。言君亦當儘敵於臣,皆所防疑,則奸絕也。

子產相鄭,病將死,謂遊吉曰:我身後,子必用鄭,必以嚴蒞人。夫火形嚴,故交鮮灼。水形懦,故交多溺。子必嚴子之刑,無令溺子之懦。故子產死,遊吉不忍行酷刑,鄭少年相率為盜,處於灌澤,將遂覺得鄭禍。遊吉率車騎與戰一日一夜,而僅能克之。遊吉喟然歎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於此矣。

齊人有謂齊王曰:河伯,大神也。王何不試與之遇乎?臣請使王遇之。乃為壇場大水之上,而與王立之焉。有間,大魚動,因曰:此河伯。直信一人言,故有斯弊。

魯哀公問於仲尼曰:春秋之記曰:冬十仲春,霣霜不殺菽,何為記此?仲尼對曰:此言能夠殺而不殺也。夫宜殺而不殺,梅李冬實。天失道,草木猶犯乾之,而況於君人乎。人君失道,臣人淩之者宜。

一聽四

倒言反事以嘗所疑財姦情得。倒錯其言,反為其事,以試其所疑也。故陽山護樛竪,偽謾穋樛知君疑也。淖齒為秦使,詐為秦使知君惡己。齊人慾為亂,佯逐所愛,令君知而不疑。子之以白馬,謬言白馬,以驗擺佈之誠。子產離訟者,分離訟者,便得兩訟之情。嗣公過關市。知過者之輸金,便得聽察之稱。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