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_第20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衛嗣公使報酬客過關市,關市苛難之,因事關市以金,與關吏乃舍之,嗣公謂關曰:某時有客過而所,與女金,而女因遣之。關市乃大恐,而以嗣公為明察。

#8『日』顯係『曰』之誤,當改。

齊宣王令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廩,給。宣王死,湣王立,好1、一聽之,處士逃。

#7『吳』誤為『吾』,據張榜本、趙用賢本改。

公孫鞅之法也重輕罪。重罪#3者人之所難犯也,而小過者人之所易去也,令人去其所易無離其所難,此治之道。夫小過不生,大罪不至,是人無罪而亂不生也。今重罪輕,輕罪避,故能無罪而不生亂也。

趙令人因申子於韓請兵,將以攻魏,申子欲言之君,而恐君之疑己外市也,為外請兵,取其貨利,故曰市。不則恐惡於趙,乃令趙紹、韓杳嘗試君之動貌而後言之,許不之貌必有變動可得而知,故曰動貌。內則知昭侯之意,外則有得趙之功。既為之請,若許,其恩固以成。不準,終覺得之請矣,亦不敢許其恩,固趙之功也。三國兵至,韓王謂樓緩曰:三國之兵深矣,寡人慾割河東而講,何如?講,謂有急且與之,後寧將複取,事擬存,終幾次,若講論,故曰講。對曰:夫割河東,大費也。免國於患,大功也。此父兄之任也,王何不召公子汜而問焉?王召公子汜而告之,對曰:講亦悔,不講亦悔。王今割河東而講,三國歸,王必曰:三國固且去矣,吾特以三城送之。三國自去,又與之城,是徒以三城為送,此悔之辭。不講,三國也入韓,則國必大肆矣,王必大悔,王曰:不獻三城也。若不講之,三國入而韓必大肆,王必悔曰:吾不獻三城之故也。臣故曰:王講亦悔,不講亦悔。王曰:為我悔也,寧亡三城而無悔,危乃悔。寡人斷講矣。言講事鑒定。

齊人有欲為亂者,恐王知之,因詐逐所愛者,令走王知之。王知逐所愛,則不疑其為亂也。

韓昭侯令人藏弊袴,酒保曰:君亦不仁矣,弊袴不以賜擺佈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聞明主之愛,一嚬一笑,必憂其不善,勸其能善,不妄為也。嚬有為噸,而笑有為笑。今夫袴豈特嚬笑哉。嚬笑尚不妄為,況弊袴豈能夠無功而與也。袴之與嚬笑遠矣,吾必待有功者,故保藏之未有予也。

齊國好厚葬,布帛儘於衣衾,材木儘於棺槨。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儘則無覺得蔽,材木儘則無覺得守備,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何如?管仲對曰:凡人之有為也,非名之則利之也。因而乃命令曰:棺槨過分者戮其屍,罪夫當喪者。夫戮死知名,罪當喪者有利,人何故為之也?

#10『衛』誤為『謂』,據陳奇猷集釋本改。

衛嗣君之時,有胥靡逃之魏,因為襄王以後治病,魏襄王以後也。衛嗣君聞之,令人請以五十金買之,五反而魏王不予,乃以左氏易之。左氏,都邑名也。羣臣擺佈諫曰:夫以一都買一胥靡可乎?王曰:非子之所知也。夫治無小而亂無大,若不治小者,則大亂起也。法不立而誅不必,當誅而不誅,故曰不必也。雖有十左氏無益也。法立而誅必,雖失十左氏有害也。魏王聞之曰:主欲治而不聽之,不祥。因載而往徒獻之。徒獻雖胥靡,不取都金。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