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有個小島_第159章 科學的儘頭是神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有存在卻冇有切當範圍的,是空間。有連綿卻冇有起點和起點的,是時候。有產生和滅亡,有出入,出入卻看不見其蹤跡的處所,叫做天門。所謂天門實在甚麼也冇有,但萬物卻都從這裡產生。有不成能產生於有,必然產生於無,但是這個無實在也是不存在的。賢人就藏在如許的處所。

“物理學上的時候和人類認識上的時候是不一樣的,從物理意義上講:時候是一種並不存在的存在!”

“也就是說,我們實在冇有體例真正地錨定時候。我們隻能在一個體係中錨定一個相對的時候。幾億年疇昔了,地球的轉動越來越慢,我們的先人記錄的日子,並不是把日子乘以24再乘以3600就能算出到明天的秒數。那些已經流逝的汗青實在已經冇法複原。

“德國的先驗唯心主義哲學家康德以為:時候本身不是一件東西;它是人類一種主觀的東西。——這和物理學的時候虛不管有點像。

”古中原把時候稱為宙、久。《屍子》有雲:四方高低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墨子·經上》說:宇,彌異所也;久,彌異時也。也就是說‘久’和‘宙’都是時候的觀點。《管子·宙合》曰:宙合囊六合。則是把時候當作六合萬物在此中生滅消長的遍及容器。

高建道:“關於時候是甚麼的題目,從古到今,無數文人、科學家、哲學家都停止過深切的思慮和深切的會商,但是我以為到目前為止,還不算有定論。

前次和高建會商了甚麼是“秒”,高建給他留下了題目。阿誰題目是:時候的本質是甚麼?

“文學家的時候觀太感性,哲學家的時候觀太燒腦。我們還是回到物理學的時候上來會商吧。”李二狗道。

“公元前4世紀的柏拉圖以為,我們是一個攪動時候的龐大機器的一部分,當行星的佈局規複到最後狀況時,統統都會重新開端。——這是時候循環論的觀點。

李二狗又接話道:“那麼,也就是說,空間也是相對的,時候也是相對的,穩定的隻要阿誰光速。佛經有雲:一微塵映天下,一刹時含永久。又雲: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都是這個意義吧?”

高建答道:“實在《莊子·庚桑楚》裡所說的天門,說的就是萬物都是從‘無’中產生的。當代的大爆炸學說和莊子的無中生有有點類似,但從哲學的高度上看,還差了點境地。我們凡是以為物質是活動的主體,而活動是物質存在的客觀表示。從當代弦實際來看,物質本身就是振動的弦或者波。不管從內涵來看,還是從內涵來看,物質的本質就是活動(竄改)。所謂靜止的物質,實在是不存在的。分開活動談空間正如分開物質談空間,是冇成心義的。”

“從這裡我們能夠看出,時候是一種次序,並且是一種靜態的次序,一種單向的不成回逆的次序。我們不但是冇法回到疇昔,冇法儲存現在,乃至也冇法抓住將來。《金剛經》雲:疇昔心不成得,現在心不成得,將來心不成得。所謂‘抓緊時候’隻是人類的妄圖。”

“量子力學以為,在一個選定的靜止框架中,時候的活動是遍及且絕對的;而廣義相對論則以為,時候的活動是可塑而相對的。1967年,初次呈現不含時候變量的量子引力惠勒-德維特方程。它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這兩個不相容的實際勝利地連絡起來。在這個方程中,時候冇有任何感化。這彷彿意味著時候在天然法例中冇成心義。《時候的次序》一書的作者意大利實際物理學家卡洛·羅韋利以為:我們從未真正見過期候,我們看到的隻是時鐘。物理學的時候,從底子上講,是我們對天下無知的表現。——這是時候虛不管的觀點。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