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溝去種田_第二百八十八章 講法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沿著石階向上,一起滿是高大細弱的大毛竹,綠意森森,又是一番景色。

這時外邊的魚梆響了,果山徒弟站起來講道:“各位不要嫌棄,就和我們一起吃道齋飯吧。”

不曉得是不是春節大魚大肉吃太多的乾係,李君閣感覺這頓素餐太合胃口了。

用餐結束,李君閣也有樣學樣,本身到洗碗台把碗筷洗潔淨後放歸原處。

李君閣說道:“方纔果山徒弟才說了‘觀機’的法門,對於奶奶良子來講,陪著她們虔誠敬香,就是弘法利生;對於老爸老媽,滿足他們祈福還願,就是弘法利生;至於你我嘛,哈哈哈,一頓豆花飯,那也是弘法利生!”

“整條山脈恰如一條巨龍橫空出世,莽莽蒼蒼,君臨紅水市,雄踞西鄉。”

一行人都興趣昂揚,因而大師又跟著果山徒弟去後山旅遊。

說完踏了踏腳下,說道:“就是這裡了,鳳凰超出於龍脊之上,天然暗合了西太後的情意。因而纔有了賜下半幅鑾駕重修法王寺的後續。”

李君閣翻著白眼,這麼著倉猝慌地對號入坐,你們不是心虛那是啥?!

所謂魚梆,就是那木頭雕鏤的一個龍頭魚身的飛魚。

以後才氣開端用餐。

果山徒弟笑道:“禪宗裡有則故事,有小我問慧海禪師:‘禪師,你可有甚麼與眾分歧的處所?’慧海答覆:‘有。’那人又問:‘是甚麼呢?’慧海答覆:‘我餓了就用飯,困了就睡覺。’那人又問:‘這算甚麼與眾分歧的處所,每小我都是如許的,有甚麼辨彆呢?’慧海答覆:‘辨彆在於,我用飯的時候隻是用飯,睡覺的時候隻是睡覺。’哈哈哈,皮娃,剛纔看你那模樣,和慧海禪師有一比喲!”

五表叔更胡塗了,李君閣哈哈大笑,果山徒弟卻笑眯眯地連連點頭,知我者,皮娃也!

果山大師照顧奶奶,走得很慢,一邊走一邊給大師講法王寺的典故:”說到西太後何故對法王寺如此看重,就得說說法王寺地點地鳳凰頂。”

放好碗筷出來,一行人都在屋簷下的魚梆底劣等他。

雲板上鑄有“南無吉利王菩薩”幾字。

三陣梆後,又敲響齋堂前的雲板,僧眾們就到齊了,看架式也是各忙各的,這麼大一個寺廟,五小我辦理,不算農活,光這打掃一項就夠累的。

“從龍胯山折而向東南又顛末九座山嶽,逶迤二十多裡達到石佛鄉境內的公婆佬,結成最後一峰。那邊就是龍尾了。”

接著大師開端念《結齋偈》,唸完以後,有兩個還冇吃完的和尚又坐了下來接著吃,李君閣這才放心了,也跟著坐下來開高興心吃起來。

李君閣吃得上癮,推了一次,行堂僧過來添了,吃了感覺還不過癮,又推了第二次。

普通掛在齋堂廊下,每到用齋時敲擊,屬於飲食報時用的板,又叫火板、火典。

看到魚梆就曉得來到五觀堂了。

翻譯過來的意義就是,和尚用齋時應當思慮:施主供應這碗齋飯來之不易,我明天當真修行冇有?應把這些飯菜看作是醫治饑渴的藥物,吃“藥”不能妄圖口福,隻要能達到保持生命、完成修行的目標就行了。

是以,齋堂又叫五觀堂。

齋堂窗外是蒼翠的綠樹,環境幽雅,在齋堂裡,則是東西走向按序相對,擺放著一排排狹長的桌凳,桌麵上整齊地擺放著餐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