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慨歎情麵冷暖的詩作。乍讀起來,全篇既冇有出色的警句,也很少環境氛圍的藝術描畫,彷彿是平平平淡、語不驚人;實際上它以“直說”見長,指事狀物,淺切形象;信口信手,率然成章;言近旨遠,發人深省,彆具一種淡而有味的詩趣。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圖財不顧人,且看來時道。
第一首用第一人稱語氣寫來,類乎戲曲的“道白”。自誇有一處世寶貝,這就是與世無爭、息事寧人。這類舊期間人的一種“共相”,在墨客筆下獲得本性化的表示。“與世無爭”的觀點並未直接說出,而通過詩中人活生生的說話:“相打長伏弱,至死不入縣”來表述。被人欺負到頂點,卻死也不肯上縣衙門申述,甘願虧損,這是進一步寫“相打長伏弱”,連“忍無可忍”的意氣也冇有。詩歌形象打上了封建期間弱者的烙印,披髮著餬口力息(“相打”、“伏弱”、打官司都來自餬口)。而“代價百匹練”的誇口適足見出人物成分(以“百匹練”為貴,天然不是富人認識),表示出人物處境雖寒微而不自知其可悲。通過人物的說話,墨客畫出了一個甘居強大、不與人爭的小人物形象。
最後六句,概括全篇大旨,也是王梵誌對世情險薄的憤激之語。句中的“相逢”,不期而至的意義:“貌哨”,指神采丟臉;皆為唐人口語。這幾句詩說的是:當我偶爾墮入貧困之時,你們的神采為何變得如許的丟臉,要曉得人在最窮的時候,也能夠會有極富的機遇。他坦直地警告那些俗氣的貪財者,如果隻為妄圖財帛,而毫不顧及人的交誼,那就看看來時的報應吧!這裡,墨客坦白地寫下了他的憤激之情。
寒山是貞觀期間的詩僧。耐久住在露台山寒岩,詩就寫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現存三百餘首。說話明淺如話,有光鮮的樂府民歌風,內容除用形象演說佛理以外,多描述世態情麵,山川風景。詩風幽冷,彆具境地。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氣勢。
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
脈脈廣川流,驅馬曆長洲。
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
詩的內容,寫寒岩附近高山深壑中的風景,最後見出表情,通篇滲入了寒意。首聯寫山川。“杳杳”言山路深暗幽遠,“落落”言澗邊寥寂蕭瑟。詩一開端就把讀者帶進一個冷森森的境地,頓覺寒氣逼人。次聯寫山中清幽,用輕微的鳥鳴聲反襯四周的冷寂。三聯寫山中氣候,用風雪的凜冽寫出環境的冷峻。尾聯絡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見到陽光;心如古井,不體貼春來秋去。前七句襯著環境的幽冷,後一句見出墨客超然物外的冷酷表情。
利用迭字的結果,大略象利用對偶排比一樣,能獲得整齊的情勢美,促進豪情的強度。寒山這首詩中的迭字,多數帶有一種幽冷寥寂的感□□彩,接連利用,使詩覆蓋著一層濃烈的氛圍。再如,“朝”、“歲”,單個的名詞,本來不帶感□□彩,但一經迭用,呈現在上述特定的氛圍中,就顯得時候的無窮耽誤,表情的守1、固執,也就加強了詩意,具有感□□彩了。
王梵誌的詩作在唐初傳播極廣,厥後卻一向被封建正統派視為“下裡巴人”,不能進入詩歌藝術堂奧。現存梵誌詩相稱大一部分從內容上說,是勸世懲惡的詩體品德規語,這類詩較少文學代價。梵誌詩最有文學代價的,當推那些成心偶然作出的世態情麵的詼諧、諷刺畫。這裡所選的兩首詩(前一首錄自敦煌卷子本《王梵誌詩》卷第三,後一首錄公費袞《梁谿漫誌》卷十)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