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道濟和尚便一起步行,來到浙江省台州市露台縣城關鎮的國清寺,想去看望看望慧弘遠和尚。
濟公和尚觀覽了隋塔以後,來到了方丈樓拜見慧弘遠和尚。
“學道如學射,久久自中的,一句透天關,萬機俱喪跡。隻那喪跡處,咬定牙關,
因而師徒二人扳談。道濟和尚問:“師,佛性若那邊之?”
這慧遠禪師為何人乎?
道濟和尚說:“一日恩師,畢生為師,門徒隻是想光陰變遷無常,故來看望慧遠徒弟。”
紹興二十年(1150)前後,宗杲和尚(1089-1163)從衡州再謫梅州,聽聞慧遠禪師的偈頌,不覺惶恐道:"教員暮年有子如是耶?"二人開端黃向來往,宗杲將圓悟所付僧衣轉贈慧遠,並極口獎飾慧遠品德,為之題真。今後慧遠禪學成就名滿天下。
慧遠禪師(1103-1176),號“瞎堂”,又號“佛海”,南宋馳名禪僧,圓悟克勤法嗣,是與大慧宗杲禪師同期間的臨濟宗魁首人物之一。慧遠生於北宋徽宗崇寧年間,俗姓彭,十三歲就削髮當沙彌,附屬眉山藥師院,剃髮師是宗辯法師,十五歲的時候就受了具足戒,五年以後恥束估和到成都大慈寺聽習經論,四年後回峨眉山靈岩寺隨黃龍派第五代紹徽禪師學禪三年,有所開悟。
濟公和尚當初年十八之時在國清寺慧遠禪師座下削髮受具足戒的。也就是說此比丘和尚是道濟和尚的徒弟。
“佛性本有,"以光陰磨之",便是要下不間斷的"工夫",”慧弘遠和尚說:“工夫不到不方圜,言語不通非家屬",固然"禪非意想,道絕功勞,但是非意想不是禪,絕功勞亦非道"。信取、悟得內心如來寶藏,"腳蹋實地,把得定,作得主,逐物卻物,安插臨時,向上轉去。"故參禪學道,力在轉處。迥絕諸緣,歇息萬慮,善念惡念,不入思惟,佛法世法,了無影象,放捐軀心,到大休歇之地,如萬丈絕壁放手,劃一虐空,亦不起存亡妄念彆離之相,纔有一涓滴頭見刺,以聰明劍,和聲截斷,無令相續,終不肯向光影裡著到,甘處下賤,不被諸境所惑,不與諸緣作對。”
南宋紹興初年(1131年),克勤禪師(1063-1135)回到成都,主持昭覺寺,慧遠隨之修習,因龐居士問馬祖"不與萬法為侶"人緣開悟。五年(1135年)春季,眉山太守聘請其到象耳山主持開法,慧遠回絕。不久,克勤圓寂,慧遠和尚扁舟出川,時年三十二歲。慧遠和尚初抵淮南,住滁州龍蟠山壽聖禪院,主持了八年,後遷滁州琅琊山野蠻禪院,再到婺州普濟禪院,衢州子湖山定業禪院、報恩光孝禪院歡斷永,再到潭州南嶽山南台禪院。慧遠和尚禪學成就日臻化境,住南台禪院時,座下禪僧如龍王璉、方廣行等都是一時龍之才,一開端對這位“師叔”並不平氣,“因請升座,設三十餘問,皆佛祖淆訛險節關捩,學者罕到之處。師隨機開答,辭旨通俗,群情超詣,始大歎服,璉即率其屬環拜雲,此膝不平於人久矣。”
這國清寺始建於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露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而改名為“國清寺”。寺廟占空中積泛博。隋代的高僧“智者大師”(智顗)在國清寺創建露台宗,為中國佛教宗派露台宗的發源地,影響遠及國表裡。唐朝時鑒真東渡的時候曾經朝拜過國清寺。日本留學僧最澄至露台山取經,從道邃學法,返國後在日本比睿山興建延曆寺,創建日本露台宗,後尊浙江露台山國清寺為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