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破江山_第一章 文曲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光陰荏苒,一轉眼到了大明建文四年。朱元璋和劉伯溫都已經長眠於地下。而朱允炆也已經繼位四年。此時元宵才過,天已矇矇亮,初生的陽氣正要一點一點逼散寒意。

遠處吳陳二人看到這一幕,心中納罕。

“連、連濤兄!”陳姓墨客喜的笑裂了嘴。

岸上餘人也紛繁跨頓時車,車隊又緩緩駛入城門。半晌間,船埠上隻留下一個乾瞪眼標餛飩攤主。

二人氣急,瞪著方中錦卻不知如何發作。但見他又回過甚去不作理睬,二人就想詰責一句也冇了工具。吳連濤口中說道:“好好好!”氣紅了臉再卻也說不出彆的話來。

吳連濤低聲道:“畢竟是到了天子腳下,即便是大戶人家的閨女也更活潑些。我看他們對話應是堂兄妹,想來是年紀小不知避諱。若不然,那倒真是肮臟得緊。”說著嘿嘿笑了兩聲。

陳吉采便也不再與賣餛飩的言語,但兩人都吃的極慢。心中皆策畫著要等方家三位公子登陸,看看究竟是何方崇高。

賣餛飩的是個矮小矮壯的紅臉膛男人。穿短襖,挽著袖子,寒天出了一臉汗。爐火燒得正旺,大鍋下水咕嘟咕嘟冒泡,白餛飩在鍋裡翻著筋鬥。矮漢兩手連抄,盛就一碗餛飩,遞到中間小桌上。一個青年墨客把餛飩讓到劈麵藍衫中年墨客麵前。藍衣墨客謝過,並不急著吃。等青年墨客麵前也有一碗,才用調羹撥弄湯碗,吹散熱氣。

“晚生此次上京,竟能與吳先生同舟。真是天大的福分。”青年臉頰泛紅,眼裡儘是鎮靜。

“得了,我那上好的景德鎮瓷碗啊!”攤主心疼地長歎一聲,認命清算桌上的狼籍。卻見打碎碗的是兩枚銅錢,正夠碗錢。心中這才轉怒為喜。策畫著,這麼好的故事該如何添油加醋說與人聽。

方中錦一怔,便對那小臉的仆人說道:“我回籍三個月,自家宅中有些傢俱都壞了冇人修補,我要趁這些日子把家中補葺一下,好讓母親住得放心。”

此時方中錦也同前兩位一樣對著幾輛馬車順次施禮問好。待到最後一輛馬車,車廂裡俄然傳出清脆稚嫩的女子聲音:“錦哥哥真的不來住嗎?”

哪知呼啦一聲,一隻翠綠玉管般的小手翻開車簾,暴露一張氣怒的小臉,“就不能請大伯母也到家裡來小住嗎?”

吳連濤在江蘇一帶名頭甚響,文采書畫俱佳。據傳先帝也曾動過招攬之心,知府曾派人請他去赴宴。哪想這吳連濤的家人說他喝的酣醉,等了三日也不醒,直把知府等的心冷。自此今後,吳連濤的隱士之名傳遍了江南。本日能與吳連濤稱兄道弟,他日自是一番助力。

都城通濟門口不似往年熱絡。城門矗立,厚城牆內本該是南都城最熱烈的販子——濟門街,此時開了鋪門,籌辦做買賣的店家卻纔剛過半數。另有好幾家門上都積了一層薄灰,顯是關門一段光陰了。長街上冇幾個閒人,間或能聽到一聲狗吠。

陳吉采搶問:“但是方孝孺方公家的?”

這恰是用早餐的時候,幾個囊中另有些羞怯的舉人老爺便不急著進城,在船埠上尋個餛飩攤就坐,要了熱餛飩吃。

大明朝每有一省便能出一個解元,一場會試裡要坐下十來個解元,原也冇那麼希奇。隻是江浙二省向來人才輩出。又因先帝分了南北榜,能考取貢士的學子中,南卷取非常之六,北卷取非常之四。南邊學子要在科舉中脫穎而出更是難上加難。要知南卷涵蓋之地都是人傑地靈的地點,自有科舉以來能入到三甲的,十之八九來自南邊。到了洪武三十年那場殿試,登科的五十一人竟滿是南邊人。這便犯了北人的公憤,一紙連名狀遞到了禮部,狀告主考官結黨營私。這下先帝大怒,殺一批放一一批。八月又辦一次殿試,全都取了北人,這才停歇。自此以後,便以南北卷取士。本來占了八九成的南邊學士現在隻能取六成。如許一來,還能進入貢院插手會試的哪個不是從千萬人中衝殺出來的俊彥?而這此中又是江蘇和浙江兩省人最多。兩地學子也多悄悄較量,模糊然將對方視作走上宦途的最大敵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