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經_第8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則眾聖無異。便無十地階層四果淺深。是故今明雖同悟有為所悟分歧。故有三聖為異。三鳥出網三獸度河而升空有近遠。渡水有淺深。便是其事。問三佛乃是地論師說。汝今何故乃用斯義。答作此問者非。是通方之論。今一師辨無一豪可得統統皆是義。如思益雲統統法正統統法邪。如有所得心非唯三佛不成得。一佛二佛悉是戲論。若以無所得了悟之心。隨緣所說一佛二佛三佛十佛至無量佛並皆無礙。雲何苟存二身疑於三佛。問何故須立三佛。答義要有三。由有法佛故有報佛。由有報佛故有化佛。法佛是佛性。要由佛性故修因滿成報身。此二便是自德。然後化眾生便是化他德。故有化佛也。須菩提於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天下七寶佈施下。此是第三格量顯勝稱歎勸修門。若以福慧而判。上來就聰明門說般若已。今以功德門說般若。般若未曾福慧。為眾生故作福慧名說也。又上來就無依無得說波若。今就稱歎門說波若。又上來明波若體。今明波若用。以能受持生無邊功德是故用也。就此門中開為三彆。第一舉外施格量。第二舉內施格量。第三舉釋迦往因格量。就舉外施格量中更開為二。第一正舉外施格量。第二釋成格量好壞之意。就正格量中複開為二。第一正舉二種財施格量稱歎。第二辨於經名。就初亦開為二。第一正舉二施格量受持波若一四句偈。第二稱歎波若。在到處貴在大家尊。就第一舉二施格量四句開為二彆。第一舉三千天下七寶佈施格量四句。第二舉恒沙界七寶佈施格量四句就初章中複開二彆。第一正舉財施格量。第二釋成格量之義。今便是初。問何人原因有此文來。答此文來意凡有近遠。所言遠者如向數義。所言近者論生起雲。若諸法實相不成取說。筆墨則是可取可說。受持應無功德。為釋此疑。明筆墨雖是可取可說是以筆墨得悟波若。則是因說悟無說。是以受持者其福無邊。故格量也。就文為二。第一正舉財施。第二格量波若。舉財施中自開為二。第一佛問。第二善吉答。開為二彆。初正答。次簡擇答。正答如文。阿泥樓馱以一食施九十一劫常受安樂況今大千妙寶以用佈施。其福未幾。問實有以大千妙寶佈施以不。答亦得言實有亦得言假說。言實有者。轉輪聖王領四天下。能以四天下滿中妙寶以用佈施。大梵天王主領大千天下。能以大千妙寶佈施。故知得是實有。言假定者。若無此事假說言有。亦不及受持波若。佛欲令人尊敬波若故。雖無事假申明也。何故故是福德即非福德者。此下第二簡擇答。有人言。福德便是世諦。即非福德即真諦。明此福德子虛即真。是名福德。多者世諦故說多也。統統諸法不出二諦。故就二諦明之。今謂此釋似無次第。今乃是釋福德多之義。何人原因明二諦也。複有人言。此是福德非福德。非福德福德。此是波若福德。但波若中有財施法施。波若財施法施實無好壞。但受財施人平生富樂。未能將來滅惡道之苦。受法施人能滅三惡道報。將來生天人好家乃至作佛。是故財施不及法施。今謂約受人實在如此。但此中約能施品德之耳。不約受品德之。故分歧此釋也。但施分歧。有得財施不及無得法施。此是互對自有無得財施勝有得法施。自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