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經_第9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三分也。二者時節久。謂無量千萬億劫常行捐軀事也。次格量般若。直明信心不逆其福已勝。況自受持讀誦為他說耶。此則格量轉高。般若之福轉重也。又此文以是來者。上信受門中。直明信心為佛知見得無量功德。猶未格量信心功德少多。今欲格量信心功德少多故有此文來也。問何故須格量信心功德耶。答既三門明功德。則三門明格量。上已三處格量自行化他功德門竟。謂三千佈施恒沙布恩賜身佈施。皆自行化他門。猶未格量信心門。故今明之也。問何故格量自傲門功德多上自行化他功德耶。答格量自傲門功德尚多。自行化他則不成量。故今文雲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受持讀誦為他說耶。故此文來有其深旨。欲講誦者當依此意也。須菩提以要言之下。第二稱歎勸修。開文為四。第一歎法。第二歎人。第三重歎法。第四重歎人。今初歎法。前格量竟既稱歎。今格量竟亦稱歎也。如來為發大乘者說下。第二歎人。問大乘與最上乘何異。答通論不異。此各種歎耳。彆者大包含博識義。最上高絕取超出二乘義。博識等便是得義。出二乘便是離義。又大是其始義。據淺行之人。最上是其終義。據深行人也。如來悉知是人者。問前已二處明知見竟。今複明者有何異耶。解雲。初知見自傲功德。次知見自受持讀誦功德。今知見受持複為人說得功德。故三知見異也。若樂小法者。此明舉失顯得。歎此落第二人。樂小法者此是小乘。著我見者此是外道。此二人不能聽受。小乘之人以是不能聽受者。以是有所得故不信無得。又此經明如來法身常住。小乘人謂佛無常畢竟滅故不信。故大智論雲。五百歲五百部聞大乘法說畢竟空。如刀悲傷。睿法師喻疑論雲。本國三十六國皆小乘學不信大乘。問小乘亦明空。大乘亦明空。小乘人何意不信大耶。答大論雲。空有二種。一者但空二者不但空。小乘唯得但空不得不但空。此經明不但空。故不信空也。又小乘人但得生空不得法空。大智論雲。佛滅後分為二分。一信眾生空不信法空。二俱信二空。今此經具明二空。故小乘人不信也。外道著我見不信則易知也。須菩提在在到處下。第三重歎法。問此歎法與初何異。答初直歎經法。今歎法地點之處故異也。問上已歎經在處則處貴。如同塔廟竟。今何故複歎如塔耶。答前略歎。今廣歎。前直雲如塔廟故是略。今雲各種扶養故是廣。前略歎人。今廣歎人。前略歎處。今廣歎處也。又前歎經地點處則處貴也。今歎不但經地點到處貴。即持此經人行住坐臥之處皆如塔廟。皆應恭敬扶養。如法華雲。持法華經人地點方麵皆應為作禮也。論意作此釋勿不信也。複次須菩提若善男人善女人受持此經若為人輕賤下。此是第四重歎人。問今歎人與前何異。答上就得門歎。今就離門歎。何故知之。前文雲持經得無邊功德。今言持經離於惡道。此便是金剛能摧諸磨難。次意釋疑故來。自上以來並明持經之人無邊功德。今那見持經之人。有諸停滯所謂疾病遭官橫得吵架不快意事耶。為釋此疑故。明此人先世罪業應墮八難。以持經力故現世輕受也。我念疇昔下。第三舉釋迦往因格量。前表裡兩施具舉現世也。今明往因。此就疇昔世格量現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