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_第252章 鹿鼎記(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二〇〇二年四月於香港

前麵三輛囚車中彆離監禁的是三個男人,都作墨客打扮,一個是白髮老者,兩個是中年人。前麵四輛中坐的是女子,最後一輛囚車中是個少婦,懷中抱著個女嬰。女嬰哭泣不休。她母親溫言嗬慰,女嬰隻是大哭。囚車旁一名清兵惱了,伸腿在車上踢了一腳,喝道:“再哭,再哭!老子踢死你!”那女嬰一驚,哭得更加響了。

顧黃二人站起家來,走到畫前細心旁觀,隻見大江浩浩東流,兩岸峰巒無數,裝點著奇樹怪石,隻畫中雲氣滿盈,山川雖美,卻令人一見之下,胸臆間頓生鬱積之意。

右首一人身形微胖,神采皓白,頦下一部黑鬚,姓黃名宗羲,字梨洲,浙江餘姚人氏。右首一人又高又瘦,臉孔烏黑,姓顧名炎武,字亭林,江蘇崑隱士氏。黃顧二人都是當世大儒,明亡以後,心傷國變,隱居不仕,這日連袂來到崇德。顧炎武走上幾步,說道:“晚村兄,有一件要緊事,特來和你商討。”

“其為宋之南渡耶?如此江山真光榮。其為崖山今後耶?如此江山不忍視。吾今始悟作畫意,痛哭流涕有如果。以今視昔昔猶今,吞聲不消枚銜嘴。畫將皋羽西台淚,研入丹青提筆泚。以是有畫無詩文,詩文儘在四字裡。嘗謂生逢洪武初,如瞽忽瞳跛可履。山川開霽故璧完,那邊登臨不狂喜?”

呂留良頓時覺悟,黃顧二人冒寒枉顧,一來固是尋覓查伊璜,二來是勸本身出避,恐怕本身一時按捺不住,枉自送了性命,良朋苦心,實深感激,說道:“二位金石良言,兄弟那敢不遵?明日一早,兄弟百口便出去避一避。”黃顧二人大喜,齊聲道:“自該如此。”

分開門路數十丈處有座大屋,屋簷下站著一其中年文士,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那文士見到這等景象,不由長歎一聲,眼眶也紅了,說道:“不幸,不幸!”

第一回

那小孩道:“小平話上又常說‘介入中原’,這跟‘逐鹿中原’彷彿意義差未幾。”

黃宗羲道:“這‘明史’一案,令我浙西名流幾近儘遭毒手。清廷之意甚惡,晚村兄名頭太大,亭林兄與小弟之意,要勸晚村兄臨時離家遠遊,避一避風頭。”

顧炎武道:“痛快淋漓,真是絕妙好辭。”呂留良道:“這詩殊無含蓄,算不得好,也隻是將二瞻先生之原意寫了出來,好教觀畫之人得知。”黃宗羲道:“何日故國重光,當時‘山川開霽故璧完’,即使是窮山惡水,也足令人觀之大暢胸懷,真所謂‘那邊登臨不狂喜’了!”顧炎武道:“此詩結得甚妙!終有一日驅除胡虜,還我大漢江山,比之徒抒悲忿,更加令人氣壯。”

湖州府有一南潯鎮,雖是一個鎮,卻比平常州縣還大,鎮上富戶極多,聞名的富室大族當中有一家姓莊。當時農戶的富戶名叫莊允城,生稀有子,宗子名叫廷鑨,自幼愛好詩書,和江南名流才子多所交友。到得順治年間,莊廷鑨因讀書過勤,俄然眼盲,尋遍名醫,冇法治癒,自是鬱鬱不歡。

縱橫鉤黨清流禍 峭蒨風期月旦評

黃宗羲道:“是啊。我二人前晚倉促趕到海寧袁花鎮,伊璜先生卻不在家,說是出外探友去了。亭林兄目睹局勢告急,忙囑伊璜先生家人連夜遁藏;想起伊璜先生和晚村兄交好,特來看望。”呂留良道:“他……他卻冇來。不知到了那邊?”顧炎武道:“他如在府上,這會兒自已出來相見。我已在他書房的牆壁上題詩一首,他若歸家,天然明白,知所趨避,怕的是不知訊息,在外露麵,給公人拿住,那可糟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