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微微一笑,提起右掌虛劈,連做了三下殺頭的姿式。韋小寶笑道:“啊,是了,是大……大奸臣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個傢夥的奏章。”康熙笑道:“你聰明得很。你再猜猜,這三道奏章中說的是甚麼?”韋小寶搔頭道:“這個可難猜得很了。三道奏章是一齊來的麼?”康熙道:“有先有後,日子相差也不很遠。”韋小寶道:“三個大奸臣都不懷美意,想的是普通心機。主子猜想他們說的話都差未幾。”
康熙給他說得心中躍躍欲動,感覺禦駕親征吳三桂,這件事倒好玩得緊,說道:“待我細心想想。”
康熙點了點頭,說道:“兵凶戰危,古有明訓。一有撻伐之事,不免生靈塗炭。你們說朕以下溫旨慰勉,不準撤藩,這事便可告終麼?”
明珠道:“聖上天縱聰明,高瞻遠矚,見事比臣子們高上百倍。主子想來想去,撤藩有撤的好處,不撤也有不撤的好處,心中好生委決不下,接連幾天睡不著覺。厥後俄然想到一件事,頓時放心,昨晚就睡得著了。本來主子心想,皇上思慮精密,算無遺策,滿朝主子們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猜中。主子們想到的戰略,再高也高不過皇上的指導。主子隻須聽皇上的叮嚀辦事,皇上如何說,主子們就斷念塌地、勇往直前的去辦,最後定然大吉大利,萬事快意。”
次日淩晨,康熙調集眾王公大臣,在太和殿上商討軍國大事。韋小寶雖連升了數級,但在朝廷中還是官小職微,本無資格上太和殿參與議政。康熙下了特旨,說他曾奉使雲南,知悉吳藩內幕,欽命陪駕議政。小天子居中坐於龍椅,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大學士、尚書等大臣分班站立,韋小寶站在諸人之末。
康熙問大學士杜立德:“你覺得如何?”
韋小寶一聽,佩服之極,暗想:“滿朝文武,仕進的本領誰也及不上這傢夥。此人馬屁工夫非常到家,老子得拜他為師纔是。這傢夥今後飛黃騰達,功名繁華不成限量。”
韋小寶道:“皇上料事如神,主子佩服之至。比如唱戲,皇上問道:‘上麵跪的是誰啊?’吳三桂道:‘臣吳三桂見駕。’皇上喝道:‘好大膽的吳三桂,你怎不抬開端來?’吳三桂道:‘臣有罪不敢昂首。’皇上喝道:‘你犯了何罪?’吳三桂道:‘主子不肯撤藩,想要造反。’皇上喝道:‘呔,大膽的東西!韋小寶!’我就一個箭步,上前跪倒,應道:‘小將在!’皇上叫道:‘令箭在此!派你帶領十萬大兵,討伐反賊吳三桂去者!’主子接過令箭,叫聲:‘得令!’飛起一腿,往吳三桂屁股上踢去,頓時將他踢得屁滾尿流,嗚呼哀哉!”
康熙點了點頭。圖海又道:“三藩的軍隊撤離原地,朝廷須另調兵馬,前赴雲南、廣東、福建駐防。數十萬雄師北上,又稀有十萬雄師南下,一來一往,破鈔不小,也必將滋擾處所。三藩駐軍和本地百姓相處非常和諧,不聞有何牴觸。廣東和福建的言語非常古怪獨特,調了新軍疇昔,大師言語不通,風俗分歧,匆急之間,說不定會激起民變,有傷皇上愛民如子的聖意。”
韋小寶道:“他第二件寶貝,是一張白底黑紋的白老皋比。主子曾在宮裡奉侍皇上,可也向來冇見過如許的白老皋比。吳三桂說,這類白老虎幾百年可貴見一次,當年宋太祖趙匡胤打到過,朱元璋打到過,曹操和劉備也都打到過的。他把白老皋比墊在椅上,說道:‘白老皋比可貴,可惜椅子太也平常。’”康熙又點點頭,心中悄悄好笑,曉得韋小寶信口開河誣告吳三桂;又知他毫無學問,覺得曹操也做過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