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康熙召韋小寶到上書房,指著桌上三通奏章,說道:“小桂子,這三道奏章,是分從三個處所來的,你倒猜猜,是誰的奏章?”韋小寶伸長了頭頸,向三道奏章看了幾眼,全無眉目可尋,說道:“皇上得給一點兒因頭,主子這纔好猜。”
康熙哈哈大笑,問道:“你想帶兵去打吳三桂?”
康熙問大學士杜立德:“你覺得如何?”
文華殿大學士對喀納道:“皇上明鑒:吳三桂自鎮守雲南以來,處所安寧,蠻夷不擾,本朝南邊迄無邊患,倘若將他遷往遼東,雲貴一帶或恐有他患。朝廷如不準撤藩,吳三桂感激圖報,耿尚二藩以及廣西孔軍,也必仰戴天恩,今後河清海晏,天下承平。”康熙道:“你深恐撤藩以後,西南少了重鎮,說不定會有邊患?”對喀納道:“是。吳三桂兵甲精美,素具聲望,蠻夷懾服。一加變更,是福是禍,難以逆料。以臣鄙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康熙問兵部尚書明珠:“明珠,此事是兵部該管,你覺得如何?”
眾大臣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均想:“寶石很大,可惜帽子太小。”這句話言下之意,顯是頭上想戴頂皇冠了。
韋小寶越聽越急,他知小天子決意撤藩,王公大臣卻個個怯懦怕事,本身官小職卑,年紀又小,在朝廷之上又不能胡說八道,這可為可貴緊了。
韋小寶道:“他第二件寶貝,是一張白底黑紋的白老皋比。主子曾在宮裡奉侍皇上,可也向來冇見過如許的白老皋比。吳三桂說,這類白老虎幾百年可貴見一次,當年宋太祖趙匡胤打到過,朱元璋打到過,曹操和劉備也都打到過的。他把白老皋比墊在椅上,說道:‘白老皋比可貴,可惜椅子太也平常。’”康熙又點點頭,心中悄悄好笑,曉得韋小寶信口開河誣告吳三桂;又知他毫無學問,覺得曹操也做過天子。
韋小寶想起施琅、黃總兵等人,何故竟無一人還報,想必是因主帥在海上失落,他是皇上跟前的第一大紅人,皇上大怒,必然會以“失誤軍機、臨陣畏縮、陷主帥於死地”等等罪名相加,大師恐怕殺頭,就此流落在通吃島四周海島,再也不敢返來了。滿洲發兵之初,軍法極嚴,接戰時如一隊之長陣亡而部眾撤退奔逃,常常全隊正法,至康雍年間,當年遺法猶存,是以旗兵精甚,所向無敵。韋小寶因而派了兩名使者,指導了通吃島和神龍島的路子,去召施琅等人回京。
康熙點了點頭,說道:“兵凶戰危,古有明訓。一有撻伐之事,不免生靈塗炭。你們說朕以下溫旨慰勉,不準撤藩,這事便可告終麼?”
眾大臣聽了,心中都悄悄罵他無恥,當眾阿諛,無所不消其極,但也隻得隨聲擁戴。
次日淩晨,康熙調集眾王公大臣,在太和殿上商討軍國大事。韋小寶雖連升了數級,但在朝廷中還是官小職微,本無資格上太和殿參與議政。康熙下了特旨,說他曾奉使雲南,知悉吳藩內幕,欽命陪駕議政。小天子居中坐於龍椅,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大學士、尚書等大臣分班站立,韋小寶站在諸人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