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寶噗的一聲跪倒,叩首道:“主子多次違旨,殺十七八次頭都是應當的,非論有甚麼功績,皇上都不必放在心上。隻求皇上開恩,饒了奴秀士命,準予我在你身邊奉侍。”
施琅曾奏減台灣地租田賦,康熙從其議,很有惠於全台百姓。施琅次子施世綸,居官廉潔,布衣百姓和官員縉紳爭論,施世綸必包庇布衣,是以官方稱為“施彼蒼”,即後代說部“施公案”的配角。施琅第六子施世驃,為福建海軍提督,康熙六十年駐台,史稱“八月十三,怪風暴雨相逼為災,兵民多死。世驃終夜露立,遂病,玄月,卒於軍中,下旨悼恤,贈太子太保。”此人在颶風襲台時徹夜在外批示救災,為風雨侵襲而病死,是個愛民好官。
康熙說一句,韋小寶謝一句恩,待他說完,忙跪下連連叩首。
韋小寶大喜,說道:“皇上如此調派,當真是甚麼甚麼當中,甚麼千裡以外,這一戰已經勝了七八成。”
韋小寶道:“疇前周文王有一百個兒子,凡是好天子,兒子也必然多的。”康熙笑問:“你又如何曉得了?”韋小寶道:“皇上派主子去垂釣,咱倆個比如周文王和薑太公。周文王的事,主子天然要問問清楚,免得見到皇上之時,回不上話。”
康熙點點頭,說道:“那羅刹國的攝政女王,對你也挺不錯啊。我派你去打她,卻又如何?”
本來在明朝萬積年間,羅刹人便已蓄意東侵。(羅刹即俄羅斯,《清史稿·郎坦等傳》雲:“俄羅斯之為羅刹,譯言緩急異耳。”緩讀為俄羅斯,急讀為羅刹。以俄語本音讀之,羅刹更加附近。)前後在西伯利亞的托木斯克、葉尼塞斯克、雅庫次克、鄂霍次克等地築城。順治六年,羅刹人在鹿鼎山築城,稱阿爾巴青(中國則稱為雅克薩城),同時逆流東下,沿途剽掠。順治九年,滿清寧古塔都統海色率兵兩千,在黑龍江岸擊退羅刹兵。厥後又在鬆花江口交兵,滿清都統明安達哩奮勇作戰,大破羅刹軍。羅刹兵西退,在尼布楚築城,並遣使往莫斯科討援。使者沿途漫衍流言,說黑龍江一帶金銀各處,牛馬成群,住民房屋皆鑲嵌黃金。羅刹人胡想大發洋財,結隊東來,沿路劫奪,殘害百姓,哥薩克馬隊尤其殘暴。滿清寧古塔都統沙爾呼達、寧古塔將軍巴海率兵禦敵,羅刹兵雖有鋒利火器,但清兵作戰英勇,於順治十六年、十七年間連勝數仗,打死了羅刹兵的統軍大將,將哥薩克馬隊斬殺過半。因而羅刹人不敢再到黑龍江乾。
韋小寶道:“主子忠字當頭,忠心耿耿,赤膽忠心,儘忠報國。”康熙笑道:“你這忠字的成語,內心記得倒多,另有冇有?”韋小寶道:“主子內心隻要一個忠字,天然記很多些,另有……另有忠君愛國,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另有忠誠誠懇……”
康熙又道:“倘若單是行軍兵戈,本來也不消你去。不過此次跟羅刹國開仗,並不是想滅了他,隻是要他知難而退,不敢來侵我國土,也就是了。是以須得恩威並濟,要他們戴德戴德,兩國永久和好。如一味殛斃,羅刹國君主老羞成怒,傾國來攻,我們就算得勝,那也是兵連禍結,得不償失。能和則和,不戰而屈人之兵,纔算上上大吉。你如能說得羅刹國攝政女王命令退兵,兩國媾和,纔是大大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