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_第54章 碧血劍(5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團體說來,清朝比明朝好很多。從清太祖算起的清朝十二個君主,他們的總均勻分數和明朝十六個天子比擬,我感覺在數學上的確不能比,因為前者的是相稱高的正數,後者是相稱高的負數。對於滿族人入主中國一事,近代的評價與前人也很有竄改。以是袁崇煥的功業,不免跟著期間的停頓而垂垂失卻光彩。但他豪傑氣勢的風華卻永久不會耗費。正如當年春秋戰國時七國紛爭的是非成敗,在明天已冇有多粗心義了,但孔子、介子推、藺相如、廉頗、屈原、信陵君、荊軻等等這些人物的生命,卻超出了汗青與政治。

汗青家批評袁崇煥,著眼點在於他的功業、他對當時及後代的影響、他在明清兩個朝代覆亡與鼓起之際所起的感化。近十多年來,我幾近每天都寫一段小說,又寫一段報上的社評,是以對汗青、政治與小說是一樣的感到興趣,但是在研討袁崇煥的平生之時,他激烈的脾氣比之他的功業更加吸引我的重視。

天子貪錢,最便利有效的體例當然是加稅。神宗所加的稅不支出國庫,而是支出本身的私家庫房,稱為“內庫”。他抓緊征收商稅,那是本來有的,除了冊本與耕具免稅以外,統統商品買賣都收稅百分之三。他彆的又發明瞭一種“礦稅”。

這個不幸的期間,是數十年敗北達於頂點的政治辦法所積累而成的。

這類景象越來越惡化,到萬曆四十二年,首輔葉向高奏稱:六部尚書中,現在隻剩下一部有尚書了,天下的巡撫、巡按禦史、各府州縣的知事已缺了一半以上。他的奏章寫得非常激昂,說現在已經中外離心,都城裡怨聲載道,大禍已在麵前,皇上還自發得不見臣子是神明妙用,恐怕自古以來的聖帝明王都冇有如許妙法吧。[9]神宗抽飽了鴉片,已經火氣全無。如許的奏章,如果落在建國的太祖、成祖、末代的思宗手裡,葉向高非殺頭不成。但神宗隻要有錢可括,給大臣調侃幾句、乃至罵上一頓,都無所謂。

做了天子,要甚麼有甚麼,神宗不愛好女色,不任用外戚,不科學宗教,不妄求長生;並未幾所猜忌而殘暴好殺;也不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他並不異想天開,荒唐混鬨;並不大興土木,修建宮室,豪侈華侈;並不信譽寺人,任由弄權。中國曆代很多昏君的嚴峻缺點,他倒冇有。他所尋求的隻是對他最無用處的款項。如果他不是天子,必然是個勝利的販子,他脾氣中有一股不成按捺的貪性。他那些祖宗天子們有的陰狠暴虐,有的混鬨荒唐,但冇一個是如許難以描述的貪婪。是以近代有一名汗青學者推想,他這脾氣是出於母係的遺傳。他母親是個小農的女兒。[6]

四十七年,遼東經略楊鎬率明軍十八萬,葉赫(滿清的世仇)兵二萬,朝鮮(中國的屬國)兵二萬,兵分四路,大肆攻清。清兵八旗兵約六萬人,集合兵力,專攻西路一軍。西路軍的總兵官杜鬆是明軍的勇將,平時最喜好做的事,就是脫去衣衫,將渾身的累累刀槍瘢痕向人誇示。出兵之時,他脫去上身衣衫,在城中遊街,百姓鼓掌喝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