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4日,天下文聯在北京飯店停止茶話會,歡迎老舍返來,茅盾主持,老舍也講了話,當場演唱了剛寫好的《過新年》。
1954年12月,老舍寫出《茶社》,1957年《茶社》在《收成》創刊號頒發。可惜受“大躍進”影響,《茶社》隻演了3個月,被迫停演。5年後,人藝對腳本老舍與馮乃超作了點竄,插手了“反動”與“抵擋”等主題,老舍未置可否。即便如許,它很快也遭到擠兌,演出幾十場後,悄悄停演。直到1979年,人藝為記念老舍誕辰80週年,第三次把它搬上舞台,獲得龐大勝利。巡迴到德國、法國、美國等地演出,都遭到熱烈歡迎。
並且,對於一係列的社會活動以及隨頭銜而來的各種事件的增加,難以應接,貳內心不能說冇有衝突。有了社會職位,獲得社會必定,餬口、創作上也遭到照顧、支撐,這都是無益的一麵。但一小我沉著後想想,會感到不安、空虛和痛苦的。返國以 糞後,他寫的文章絕大多數是命題性的,規定了內容、主題,限定了題材、篇幅。他檢驗10年來我不算不辛苦,每天都要動動.但是我冇黜一漱出的作品來。
副主席為梅蘭芳、李伯釗和趙樹理。秘書長由文明到處長王亞平兼任。
1949年今後,檢查舊作也比較嚴。陳徒手說:“凡舊作與新社會分歧拍的,都得細心過濾、刪掉。……連瞿秋白暮年寫的訪俄紀行《俄鄉紀程》裡的海蔘威華僑吸鴉片、販毒等內容,也屬‘給中國人臉上爭光’,1953年出版《瞿秋白文集》時悉數被刪。……老作家要出版舊作,就更得細心考慮、刪節了。比方葉聖陶忍痛將他的首要作品《倪煥之》刪去了好幾章。曹禺則被迫改寫《雷雨》、《日出》的腳本,……老舍也不例外。……一時拿不出新作,就先對其首要著作《駱駝祥子》開刀。該書開端有近萬字,描述祥子如何出錯為行屍走肉,小我主義的末路鬼。他對祥子的結局實際是否定的。但是現在祥子屬勞動聽民,是無產階層分子,那樣描述祥子有‘美化勞動聽民’的懷疑,再版時隻好十足刪去。”
人藝的朋友們提了定見,他幾次來去,重寫了九次,直到演出前,才取名叫《春華秋實》,支出很多,成果卻不很“勝利”。他不計算藝術上的得失,把對當前實際的社會教誨感化擺在第一名。
另一方麵,朋友也在促使他寫這些作品。當時不但曲藝貧乏好作品,戲劇上也在鬨荒。朋友們就鼓勵他來寫,他是個有求必應的人,便寫了五幕話劇《方珍珠》,不是很勝利。而後,到1965年,他頒發劇作23部,程度凹凸互見,大部分作品,證瞭然他的政治熱忱,也顯現了他不顧成敗的“冒險”,餬口籌辦不敷,“隻好東拚西湊”(拜見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166-168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
六十年代初,老舍的話劇成心躲避了實際題材,寫了一些兒童、汗青、民族等題材的作品。但上麵的存眷、變動指令始終冇有斷過。1962大哥舍發牢騷:“寫童話劇《寶船》,我就恐怕把天子寫胖了寫瘦了,寫的分歧適就會引來攻訐。”1965年,老舍的創作較著跌入穀底,他冇法適應環境嚴峻的標準。他看了很多當代戲,但很少表態,想儘力跟上情勢,但又力不從心。北京人藝一個老編劇藍蔭海與老舍同在北京郊區密雲縣體驗過餬口,他感喟道:老舍寫的真苦,苦極了。